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设计.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 课 题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主备人 第四小学 时间 2016.3. 课标依据 在品词炼句中,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良好习惯。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dàn shēnɡ zònɡ ɡuān xuán wō ( ) ( ) ( ) xǐ zǎo huā pǔ tuī lǐ mǐn ruì ( ) ( ) ( ) ( ) wú dú yǒu ǒu nì shí zhēn ( ) ( ) 2.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词语。 ①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②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④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二、设问导读(品析课文,学习链接) (一)初读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提出 观点,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 、 、 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最后指出 。 (二)精读感悟 1.认真读课文,从三个事例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 2.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学法迁移,运用提升)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好处。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2.实践运用 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四、拓展延伸(课外拓展,提高能力) 1.读下面的短文,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