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人·行业·技艺永远传承与创新
工人·行业·技艺永远传承与创新
“工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像“农民”、“军人”、“学生”、“商人”一样为人所熟知,其内涵也不难理解,就是“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多指体力劳动者)”(见《现代汉语词典》)。
实际上,“工人”一词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工人”一词,不过那时的“工人”所指对象极为单一,就是掌握特殊手工技艺的人,相当于工匠,而且最常指的是木匠。如《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于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梓庆自称“工人”,显然他是个木匠。《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前一处“工人”对应“陶人”,当指陶器制作工匠;后两处“工人”则对应砍削木材以为器具的工匠,当然是木匠。《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这里的“工人”显然也是指木匠。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对此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辨析说:“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工”本来单用,本义存在不同说法,除了“巧饰”、“器物”外,还可指手工艺方面的工作,如《管子·问篇》:“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也可以指从事手工艺劳动的人,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这里的“工”就是乐工、乐人。再如《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工”就是工匠。“工人”是“工”的双音化,意义偏向于“工匠”,是指从事手工艺劳动的人,相当于“匠人”、“工匠”。“工人”本是词组,后来经常连用,于是凝固成词,使用至今。
《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斤”是斧头,而斧头正是木匠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庄子》中有个运斤成风的著名木匠,人称匠石。唐成玄英《庄子疏》:“匠是工人之通称,石乃巧者之私名。”“匠”本义是木匠,后来词义扩大,与早期的“ 工”、“ 工人”有相同的所指,成了同义词,因此“工匠”可以连用,“匠人”等同于“工人”,所指都是掌握特殊技艺而又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今天的“匠”还在表达“工人”的早期意思,如木匠、石匠、篾匠、窑匠(烧窑工人)、油匠(榨油工人)、漆匠、烟匠(制作烟丝的工人)、茅匠(修盖茅草房的工人)、小炉匠、旋匠(旋制圆形杂木制品的工人)、圈箩匠、箍匠、弹匠(弹棉花的工人)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词义的演变,“工人”的外延扩大了,社会地位提高了,而“匠人”的命运也变化了,许多工匠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连他们的行业名称人们也感到陌生难解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社会分工越来越多样化,行业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了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一百二十行、三百六十行等叫法。行业分工之细、涉及面之广,都令今人感叹。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古老行业的名称吧:木匠业、瓦匠业、石匠业、造车业、搭棚业、扎彩业、油漆业、绘画业、雕塑业、描金业、陶瓷业、砖瓦业、煤业、烧炭业、冶铸业、玉器业、笔业、墨业、纸业、砚业、刻字业、镌碑业、拓裱业、烟业、针业、扇业、伞业、香烛业、算盘业、钟表业、弓箭业、冥衣业、成衣业、靴鞋业、刺绣业、弹花业、厨业、盐业、酒业、茶业、酱园业、酿醋业、豆腐业、屠宰业、理发业、修脚业、澡堂业、挑水业、粪业、医药业、染业、典当业、搬运业、狩猎业、阉割业、兽医业、采菇业、保镖业、梨园业、说书业、相声业、杂技业、魔术业、命相业、风水业、娼妓业、赌博业、乞丐业……可谓数不胜数。
这些行业对中国的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们为广大的农民、市民和其他社会成员服务,满足了社会的广泛需要,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陪伴这些行业生存、发展、衰老、消亡的不仅有那些从业人员,来往顾客等等三教九流,还有依附于各行各业的行业文化,如行业神崇拜,行业规矩与禁忌,行业术语与秘密语言,行业帮会与帮派,技艺延续与师徒传承,与行业相关的风俗习惯、民俗语言、民间文学等等。中国的行业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中国的众多行业都有自己的杰出人才。他们拥有高超的技艺,都有一手绝活。是他们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并带领同行们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有的杰作,为人类文化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行各业的技艺是众多行业工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伟大创造力的精彩展现,也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些基本技艺和核心的技艺秘诀靠师徒传授代代相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