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新近发现景教遗物
敦煌新近发现景教遗物
内容摘要:莫高窟北区新近发现两件景教遗物,表明宋、西夏、元代的敦煌有景教徒存在。而早年藏经洞发现的公元9—11世纪的7件景教文献、画幡,无疑是当时敦煌有景教信仰的证据。
关键词:莫高窟北区;铜十字架;圣经;藏经洞景教文献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051-08
Nestorian Relics Newly Discovered at Dunhuang—Also
on the Nestorian Documents and Banners Unearthed
from the Library Cave
Peng Jinzhang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Two Nestorian relics newly discovered from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Mogao Grottoe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the Nestorians at Dunhuang in the Song, Western Xia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seven Nestorian documents and banners previously unearthed from the Library Cave are undoubtedly evidence of the Nestorian belief at Dunhuang.
Keywords: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Mogao Grottoes; Bronze crucifix; Bible; Nestorian documents from the Library Cave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景教作为唐代三夷教之一,早在唐贞观年间就传入中国。由于唐朝宽松的宗教政策,故使该教在初唐、盛唐有了很大发展。但好景不长,后受唐武宗“会昌法案”殃及而一蹶不振。此后,唐末、五代至北宋,基督教的异端——景教在中国内地已经绝迹,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如新疆伊犁、吐鲁番、内蒙古百灵庙等地仍有景教信仰者[1],敦煌“地接西域”,同属边陲,故有景教信徒也就成为不难理解之事。到了元代,由于统治者对景教的支持,使该教的传播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敦煌也不例外。近年莫高窟北区发现的铜十字架和叙利亚文《圣经》,是宋、西夏、元代的敦煌存在景教的最新证据。
现仅就近期在敦煌莫高窟北区新发现的景教遗物以及1900年藏经洞发现的景教文献、画幡,探讨景教在敦煌的存在。
一 基督教遗物的新发现
敦煌莫高窟北区的考古发掘始于1988年,终于1995年。在长达数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重要遗迹和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新发现了两件属于基督教的遗物,一件是铜十字架,另一件是叙利亚文《圣经》。拟分别论述如下。
(一)铜十字架的发现及其特征
1988年11月16日,在莫高窟北区B105窟发现一件铜十字架,系用青铜铸造而成,背面中部有两个铸造时留下的乳状突。该十字架的特征是:横竖交叉的十字,高、宽各6.6厘米,上下左右四等臂的十字位于圆环中央,并交叉于方形之内。十字的四端稍宽,略呈弧状,沿十字四端向十字的交叉处渐细。十字的各端均伸出圆环之外1.3—1.5厘米。十字各端彼此之间各有一鸟头,共计4个,其中3个保存完整,一个稍残。从交叉的十字、环绕十字的圆环、十字中心的方形以及圆环外的鸟头上现存的凹槽分析,十字架原有镶嵌物,可惜现已无存[2](图版1)。从十字架的大小以及形制分析,我们认为该十字架可能是属于佩戴的徽章。而这一推测,学者认为可以成立[3]。有关史料表明,元代有以十字佩于胸前者[4]。B105窟为一瘗埋死者的瘗窟,其葬式为二次葬。该窟除了出土铜十字架外,还出土了纪年遗物唐开元通宝和宋嘉祐通宝、宋治平元宝、宋祥符通宝、宋绍圣元宝等铜币[2]。这些出土遗物无疑是作为死者的随葬品而埋葬的。依据考古断代方法,以该窟所出土遗物中时代最晚者确定为该窟窟内被瘗埋死者瘗埋的时代。据此推测死者瘗埋于该窟的时间是在宋代。也就是说,B105窟的使用下限为宋代。从该窟出土的四种宋代铜币看,以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铸造的绍圣元宝时代最晚,而此时的敦煌已经处于西夏统治之下,因而确切地说,B105窟使用下限为西夏初期。故作为死者随葬品的铜十字架的时代亦应属于西夏或西夏以前。
众所周知,“十字架乃基督教文化极为重要的标志”[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