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人结社与明代岭南诗派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人结社与明代岭南诗派发展

文人结社与明代岭南诗派发展   关键词: 文人结社;岭南诗派;明代   摘要: 明代岭南诗派在元末明初、嘉靖中期和崇祯后期比较活跃,每个时期的诗人群体都曾开展过结社活动,这些结社成为诗派成员共同活动的实体组织,在岭南诗派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第一时期促使岭南诗派成型,第二时期促使岭南诗派初兴,第三时期则扩大了岭南诗派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清代岭南诗派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在明代众多的文学流派中,岭南诗派是以一个结社为依托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此种结社与流派关系的探讨有着极其特殊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7.20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13   岭南,指五岭以南,此专指广东地区。“岭南诗派”一语出自明人胡应麟,本指明初的一个诗歌流派,后衍指发轫于唐宋、形成和发展于明代、全盛于清代、延续至当代的岭南地区的诗歌派别,亦称“广东诗派”“粤东诗派”等,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支绵延古今而不绝如缕的地域诗歌流派①。岭南诗派只局限于岭南地区,诗派中的人物都是岭南人或落籍岭南的人,由于地处僻远,他们较少与中原接触,受时代风气影响较小,因此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岭南诗派是岭南诗歌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它包含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人群体。在明代,岭南诗派比较活跃的有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人数不等的诗人群体在活动,这些诗人群中的领袖后来都成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倡导和带动下,每个时期的诗人群体都曾有过结社行为,并创作了大量社事作品,他们的结社成为诗派活动的实体组织,对于诗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明代是岭南诗派的形成期和发展期,先后经历了元末明初、嘉靖中期和崇祯后期三个比较活跃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曾有过一些结社活动。   元末明初,岭南诗派以孙蕡、黄哲、王佐、李德、赵介为代表,五人结诗社于南园,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广州府志》释“南园”云:“在城南二里,中有抗风轩,明初孙蕡、黄哲、王佐、李德、赵介辈结诗社于此。”[1]卷40清熊绎祖《南园后五先生诗序》亦称:“前明洪武初,岭南有孙蕡、赵介、李德、黄哲、王佐辈,世称前五先生,结社于羊城南园。”[2]卷首以“五先生”为中心,南园诗社凝聚了当地大批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诗歌创作群体:“方孙蕡、王佐结诗社南园时,一时名士如李德、黄哲,暨别驾黄楚金、征士蔡养晦、黄希贡、长史黄希文、驾阁蒲子文、进士黄原善、赵安中、安中之弟通判澄、征士讷皆与焉,豪吟剧饮,更唱迭和,文士宗之。”[3]卷20孙蕡诸人立社南园首开明代岭南诗派结社之风,“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4]卷12,其后绵延明清以至当代,历久未绝。   嘉靖中,岭南诗派以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为翘楚,五人续开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后五先生。熊绎祖《南园后五先生诗序》即云:“嘉靖年间,复有后五先生欧大任、粱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者,继南园以结社。”[2]卷首《番禺县续志》则载:“嘉靖间,(南园)改作三忠祠,欧大任、粱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复于抗风轩开诗社,称后五先生。”[5]卷40其时,文人结社之风开始在全国兴起,南园诗社之外后五先生尚有多次结社。以梁有誉为例,先在京师与王世贞、李攀龙、谢榛等结有六子社,因母病辞官南归后,“修复粤山旧社,招邀故人”[6]卷47,“与欧桢伯、黎瑶石辈更倡迭和”[7]1903;与“黎民表、欧大任诸人结诗社”于“光孝寺西廊”,命曰“诃林净社”[5]卷40;又开有雅约会:“今我同朋,订兹嘉会,匪以取适目前,实以希踪古。”[8]卷8同元末明初一样,当时岭南的许多文人都曾参与过后五先生的结社,陈公载“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诸人结诗社”[7]1801,梁绍震“归田后,常与欧桢伯辈结社唱和”[9]卷34,粱彦国与欧大任、梁公实、黎维敬“结社山中”[10]卷下等等,《番禺县志》所载人员更多:“(黎民表)居清泉山中,开社,日与弟民衷、民怀,友人吴旦、梁有誉、欧大任、梁孜倡和其间。”[11]卷33   崇祯后期,陈子壮、黎遂球、欧主遇诸人复修南园旧社,岭南诗派再次兴起:“五先生之后,其开社南园者为陈文忠子壮、黎忠愍遂球辈,凡十余人。”[2]卷首《陈文忠公行状》载十余人姓名:“(陈子壮)复修南园旧社,一时诸名流,区启图名怀瑞,曾息庵名道唯,高见庵名赉明,黄石庸名圣年,黎洞石名邦瑊,谢雪航名长文,苏裕宗名兴裔,梁纪石名佑逵,区叔永名怀年,黎美周名遂球,及公季弟名子升,共十二人,称南园后劲。”[12]附录其实当时“后续入社者”[12]卷2尚有多人,为《陈文忠公行状》所未载。南园诗社之外,杨晋“与黎遂球、张家玉、梁朝钟结诗社于白云山寺”[12]卷2,陈虬起“与萧奕辅、梁佑逵、黎邦瑊、区怀年等结诗社,名芳草精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