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上肢骨化中心出现时间ppt课件.ppt

未成年人上肢骨化中心出现时间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成年人上肢骨化中心出现时间ppt课件

未成年人上肢 骨化中心出现时间 报告人:孙剑 骨化中心: 人体骨骼骨化中心分为初级骨化中心和次级骨化中心。 初级骨化中心一般多在胚胎发育期出现和发育成骨。 次级骨化中心位于长骨两端的骺软骨内, 一般多在小儿出生后出现,惟有股骨远端的骨化中心在胚胎期出现。 测量方法: X线:检测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 数量、 位置及形态等, 可以通过骨化中心来评估骨骼的发育情况。 MRI:较高的生理敏感性及空间分辨性能力,逐步开始用于关节软骨、骨骺的研究。可以作为早期判定骨骺发育是否迟缓、骨龄测定的标志。 高频超声波:不能清楚显示解剖关系 ,直观辨别效果差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肘关节骨化中心 未成年者上肢骨化中心大小与年龄关系 任甫 对294 名年龄在1~ 15 岁间的儿童青少年上肢骨化中心进行了测量。每人拍摄左侧肩、肘、腕部X 线片882 张, 管片距离为80~100cm , 用直脚规在X 线片上测量各骨化中心的最大径, 此直径与实际的骨化中心大小相一致。 结果如下 结论: 5 岁组:右腕后前位及侧位 X 线片上均未见尺 骨远端出现次级骨化中心。 7 岁组:X 线片上尺骨远端出现次级骨化中心, 呈粟粒样, 位置与桡骨远端干骺端平齐。 8 岁组:X 线片上尺骨远端出现次级骨化中心 9 岁组:X 线片上尺骨远端出现骨化中心, 骨化中心呈中间凹陷的圆盘状, 可区分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诊断 1、损伤发生在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出现之前( 2 岁以下) , X 线表现近侧尺桡骨与肱骨远端分离移位,临床表现:肘关节异常活动, 有骨擦音(感) ,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损伤发生在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出现以后, X 线表现近尺桡骨与肱骨远端分离移位, 桡骨纵轴延线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分型 Salter-Harris Ⅰ 型: 指单纯骨骺分离 ,骨折线通过肱骨远端软骨板的肥大细胞层 ,造成整个骨骺部分的分离和移位,并不累及干骺端或骨化中心, 多见于 2 岁以下的患儿。 典型 X线征象:分离的肱骨远端骨骺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后、 向内侧移位(图2) 。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分型 Salter2Harris Ⅱ型: 指骨骺分离伴干骺端内侧三角形骨折块出现)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内、 后侧移位 ,多见于 3~7 岁儿童。 典型 X线征象:Ⅱ型损伤在干骺端可见小块骨片剥离, 连同骨骺一起移位。其骨片多呈三角形, X 线上称为角征( Thurston - Holdan 征)。 Page ? * 肱骨头 肱骨小头 上端 下端 出现年龄 1岁时已经存在,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 2岁 8岁 1岁时已经存在,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 8岁 消失年龄 13岁 骨化中心 肱骨 桡骨 尺骨下端 Page ? *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