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所指
浅谈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所指
摘 要: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原因、性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但是不用来询问人和处所。
关键词:《论语》 疑问代词 何
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可分成三个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我们在殷商时代的语料中,还见不到疑问代词。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按其所询问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问人;第二类问事物;第三类问处所。当然,这三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有些代词询问的对象多,并不限于某一类,属于兼类,但仍以一种用法为主。
据考证,疑问代词“何”在殷墟甲骨文、西周甲骨文、西周金文中都见不到,但是在传世文献,如《诗经》(雅、颂)、《尚书》(周书)、《逸周书》(真文献)和《周易》(卦爻辞)中都可见到。因此,可以说,“何”在西周时代已用得较为广泛了。
《论语》是极具代表性的先秦传世典籍之一,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对后代汉语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乃至汉语史的重要材料。在《论语》中,疑问代词大量出现,其中疑问代词“何”也是普遍使用。
据统计,《论语》一共有15883个字,其中“何”一共出现了113次,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原因、性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主要有“何如、如何、如……何、如之何”。
一、询问事物
“何”在整个疑问代词系统中,主要是用来询问事物的,在《论语》中也不例外。根据统计,询问事物一共有43次,占36.44%,可译为“什么”,如:
(1)樊迟曰:“何谓也?”(2·5)
(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4·13)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4)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6·8)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
(6)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7·15)
(7)“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26)
(8)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12·8)
(10)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13·9)
二、询问原因
“何”在《论语》中可以用来询问原因,可以译为“什么”、“为什么”,一共出现了12次,占10.17%,如:
(1)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24)
(2)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6·17)
(3)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6·26)
(4)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7·29)
(5)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27)
(6)曰:“夫子何哂由也?”(11·26)
(7)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5)
(8)子曰:“何晏也?”(13·14)
(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17·9)
(10)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三、询问性状
在《论语》中,“何”也可以用来询问性状,这种“何”用于名词前作定语,可译为“哪”、“什么样的”等,一共出现了7次,占5.93%,如:
(1)曰:“何器也?”(5·4)
(2)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7·15)
(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9·31)
(4)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12·7)
四、表示反问
在《论语》中,“何”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这时它是“怎么”的意思,一共出现了11次,占9.32%,如:
(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5·9)
(2)何如其知也?(5·18)
(3)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9·6)
(4)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11·14)
(5)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5)
(6)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2)
(7)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14·35)
(8)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14·30)
上面四种是“何”单独使用,在《论语》中,“何”也可以和其他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主要有“何如”、 “如……何”、“如之何”等。
第一、何如
在《论语》中,“何如”作为固定短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一共出现了22次,占18.64%,可译为“怎么样”,如:
(1)子贡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