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汉结合词词性分析
满汉结合词词性分析
摘 要:词汇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把它发展的过程简单的总结为:模仿——改造——创新。正是遵循这样的一个模式,满族与汉族在相互地接触和交融中,各自的语言都得到了充实和丰富,于是产生了广泛使用的满汉结合词。本文是对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部分满汉结合词的词性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满语 汉语 借词
当谈到满语文中有大量的汉语文借词时,大家应该会觉得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说到汉语文中也存在满语文的借词,可能就会有人感到不解。其实,这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事物间的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在相互影响的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所以语言在接触中相互交融并不奇怪,只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就会有所发现。满族人在弃用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而改习了汉语文之后,又继续为汉语文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从词类角度举例分析汉语文中的满语文借词,从而展现出,满汉语词结合的丰富性。东北为满族的发源地,自然与满族的交流往来也最为频繁,用这一部分词来说明汉语中的满语成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一、名词
萨琪玛[s‘ɑt‘imɑ],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满语为sacima,义为“糖绵”,本是满族的一种特色糕点,用油炸短面条和糖等粘合在一起而成,现已成为一种普遍零食。例句:妈妈,下班给我买一包沙琪玛吧!
玻了盖儿1[polqɑr],汉语为“膝盖”。满语为belegar。
马猴帽儿[mɑ xou mɑor],冬天用来保暖的帽子。满语为mahala,义为“冠、帽”。
藏猫儿[ts‘ɑ mɑor],一种游戏的名字——捉迷藏。满语为moo,义为“树木”。捉迷藏游戏的玩法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使之不被别人发现。树可以很好的作为隐藏地。故把表示树的音用“猫”音译,并加藏以注解。
哈肋巴[hɑl pɑ],猪、牛或羊的肩胛骨。满语为halba,也义为“肩胛骨”。很明显这一词是从满语中借入。
除了上面列举的名词,汉语中的满语借词中还有大量的地名名词。地名中同样渗透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对继承和发扬满族文化;深入透彻地研究满汉历史的交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延吉,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全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延吉:yanji由满语yanggir iman“石羊、野山羊”音变而来。该地可能是因为盛产野山羊而出名。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牡丹(mudan)系为满语的mudan,满语语义为“弯曲”。该地名应是形容此地的山势或水流弯弯曲曲,故而得名。
吉林,又名吉林乌拉,满语中有girin一词,义为“沿边之沿”,乌拉为满语ula的音译,ula在满语中表示江之义。所以,“吉林乌拉”就有“沿江边的城市”之意。该城市位于松花江畔。
依兰,系ilan hala的省城。满语中ilan义为三,hala义为姓,ilan hala义为三姓。“依兰”为满文ilan的音译,此地位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附近。
珲春,是满语huncun的汉语音译,本义是“边地”。因其地处边境而得名。此地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
二、动词
嘞嘞[l·l ],没完没了地说,瞎说。满语中有leolen,义为“论”。例句:你别瞎嘞嘞了,赶快干活吧!②
撒目[s‘ɑ·mu],用眼睛看,一般指有目的看。满语词sabumbi,义为“看见”。例句:你不是要找剪刀么?到屋里桌子上撒目一下看有没?
恨得[xn·t],北京等地方言义为“训斥”。满语词有hendumbi,义为“说”。此词被借到汉语中,词义有原来的广泛的“说”缩减为批评、训斥的说,词义范围缩小了。
抹擦[mɑts‘ɑ],北京等地方言义为,用手将物品“舒展、弄平”。满语词中有macimbi,义为“向外舒展”。此二词为音近义通。
压马路[jɑmɑlu],在马路上行走,散步。满语词yabu,义为“行走”。被借到汉语中,汉族人将满语第一音节音译为“压”,取其行走之意,加上具有汉语特点的“马路”,如此结合便有了这一借词。
三、形容词
虎实[xu·],借自满语词hūsun,义为“力气”。一般用来形容人体格健壮,为中性词。例句:那小子真虎实。
咋呼[tɑxu],此词借自语满语的cahū,义为“泼妇”。借到汉语中用来形容做事情不稳重、不踏实;说起话来大呼小叫。为贬义词。例句:你再这么总咋呼的,就没人愿意跟你玩了。
哈喇[χɑ·l],方言中指油或脂类物日久变质散发出的难闻气味。满语词har(seme),义为“辣气钻鼻”。例句:那个油饼已经放了三天,都哈喇了,快处理掉吧。
啰嗦[luo·su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