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因子结合弥可保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物理因子结合弥可保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物理因子结合弥可保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有效的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60例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予功能训练同时服用弥可保;B组予弥可保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及功能训练。疗程12周。第12周末采用Tinel征量化评价和低位正中神经损伤功能评定,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的评定。结果:第12周末,两组间Tinel征量化评价、低位正中神经损伤功能评定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低位正中神经损伤 物理因子治疗 弥可保【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40-03
低位正中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损伤后所支配的手部肌肉完全麻痹,出现进行性萎缩变性,不及时修复,将引起组织结构退变,感觉、运动功能受损至丧失。我院自2008年以来,在行显微外科神经修复术的基础上,对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患者行物理因子结合弥可保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11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60例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为术后2天~5个月,根据患者受伤程度均进行神经和肌腱修复等外科手术处理,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8例,左手6例,右手24例,予功能训练结合支具同时服用弥可保;B组为治疗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左手4例,右手26例,在A组治疗方案上结合脉冲磁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有感染伤口者均给予抗菌素治疗,疼痛剧烈者予以服用镇痛药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一般资料
组别n年龄
(平均年龄)性别手别男女左手右手A组3026.5228624B组3029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我院后开始治疗。
A组对照组,药物治疗配合支具及功能训练。
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予以服用弥可保成人1次1片(0.5mg),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根据患者神经修复时间,术后前3周:佩戴静态固定式支具,保持桡腕关节屈于30°位,拇指掌指关节屈曲60°~80°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10°~30°,目的限制关节活动,消除关节背伸时正中神经吻合处张力;术后4~6周后:逐渐增加各关节背伸范围,目的加强关节活动,以预防各关节僵硬及畸形出现;同时进行各关节主被动活动及肌群力量训练。
B组治疗组,在A组治疗方案上结合物理因子治疗。
(1)脉冲磁疗:仪器为MC-B-Ⅱ型脉冲磁疗治疗仪(廊坊市天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电极片置于损伤部位(并置或对置),伤口未拆线可在伤口上置2层消毒纱布将电极紧对伤口处,频率20HZ,强度2档,磁场强度600-1000GS,治疗时间20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
(2)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器为KT-90A神经损伤治疗仪(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将电极片分别置于拇对掌肌肌腹、拇长屈肌肌腹等肌肉,频率1HZ,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模式:完全失神经/部分失神经,伤口未拆线前强度为运动阈下,伤口拆线后强度为运动阈,治疗时间20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
1.3 评定标准。
1.3.1 Tinel征量化评价。本文将通过Tinel征检查损伤部位至手指末端分别分为6个区:①术口至腕横纹为1分;②术口至掌横纹为2分;③术口至掌指关节为3分;④术口至近端指间关节为4分;⑤术口至远端之间关节为5分;⑥术口至手指末端为6分。
1.3.2 低位正中神经损伤功能评定[1]。具体评定方法:①检查拇指对掌功能(测量拇指的外展能力)即测量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至第3掌骨远端与掌横纹交点的距离。②检查拇展短肌的力量。③检查拇指、示指中指3指桡侧半的感觉功能。
表2 拇指功能评定标准
对掌功能
(cm)肌力感觉对掌功能残
留值(%)拇指对指
功能残留(%)级别7042优~2.5M3S3~40~24良~4.0M2S2~20~12可4.1M0、M1S0、S1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优良率(%)A组治疗前3003819治疗后305781040%B组治疗前3002820治疗后301396273.3% 注:治疗前后B组与A组比较,P[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损伤神经修复再生及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应着重从延缓其病理变化、促进神经再生作为切入点[3]。
周围神经损伤后,能否成功地再生,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适合神经生长的微环境[4]。雪旺细胞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