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浅议.docVIP

青海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浅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浅议

青海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浅议   【摘 要】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青海省重要的旅游区,其后弘文化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对于景区的建设、观光游览、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后弘文化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引导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引导景区区文化景观建设与发展,并对地域非物质文化积累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文化景观;坎布拉;后弘文化   1、青海省黄南州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现状概况   青海坎布拉后弘文化景区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南宗沟,景区面积约390公顷。景区内群山环保、环境优美,为中国西北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景区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底蕴与内涵,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多,藏传佛教与地域民族特色氛围浓厚。景区内部现存的主要宗教建筑包括尼姑寺、阿琼南宗寺、桑阿旦杰寺、度母殿等,以清代历史建筑为主,合称南宗寺,为省级文保单位。区域范围内有夏琼寺等历史名寺,为后弘文化寺庙的主要代表。   2、后弘文化历史回顾与研究   2.1后弘文化基本发展脉络   总体来说,藏传佛教可以分为“前弘期”与“后弘期”。“前弘期”始于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代,中经赤松干德赞的弘扬,到赤热巴中时达到高峰,至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为止,前后约200年。公元836年朗达玛上台执政,在位五年期间大事灭佛,佛教尤其是显宗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公元929年吐蕃臣民起义胜利后,拉隆华多等著名僧侣结束了隐居生活,在坎布拉附近地区开始传教活动。公元975年他们的众徒在各地开始复教,有些教徒前往西藏传教讲法,进行佛教复兴,史称“后弘期”。“后弘期”的藏传佛教历史发展大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后弘期”开始到格鲁派兴起之前(10世纪末一15世纪);以及格鲁派——黄教时期(15世纪以后)。   2.2景区中后弘期历史文化脉络及组织形态发展   历史文化脉络   景区的现有宗教寺庙历史格局浓缩了藏传佛教后弘文化期从历史源头、到后弘期开端、众教派兴起、格鲁派兴盛的历史脉络,是后弘文化的编年史。   后弘期源头:公元十世纪初,三贤哲、拉隆华多到坎布拉阿琼南宗(南宗沟)一带传法、弘法,南宗峰三修洞修炼,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之源头。   后弘期历史元年:三贤哲及其他两位汉僧为贡巴饶赛受戒后,一代大师贡巴饶赛为十弟子受戒,十弟子回卫藏弘法,从而标志着后弘期的历史元年,掀开了后弘期的大幕。   2.3景区的后弘历史文化地位   后弘文化区位于坎布拉景区的南宗沟一带,其后弘文化元素主要体现为南宗寺等藏传佛教寺庙。南宗寺位于坎布拉景区的南宗沟内,是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色扎寺)三寺的统称。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中,南宗寺,确切的说是阿琼南宗寺,当时是三贤哲讲法、收徒之地,被称之为“藏传佛教的复兴地”之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后弘期下路弘传的“燎原之地”   公元9世纪中叶,阿琼南宗寺(格鲁派寺院)所在地是三贤哲讲法、收徒的地方。正是由于三贤哲、拉隆华多(剌杀藏王郎达玛)的传教活动,公元975年他们的众徒在各地开始复教,形成了“下路弘传”,形成了藏传佛教的二次复兴——后弘期,所以后弘文化区可称之为“下路弘传的燎原之地”。   (2)各教派的融合共生之地   随着黄教于15世纪后的崛起,后弘文化区所在的南宗峰与南宗沟内呈现出各教派的融合共生格局:三修洞(黄教)与观音殿(红教)坐落封顶,峰下河东红色台地上,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着尼姑寺(红教)、阿琼南宗寺(黄教)、桑阿德吉寺(红教)。 形成宁玛派(红教)与格鲁派(黄教)并存,尼姑与阿卡(喇嘛)同修的宗教寺庙格局。   (3)黄教宗师开创时代的治学之地   一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大师,不仅开创了格鲁派(黄教)的恢宏时代,而且也开创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新局面。宗喀巴大师作为青海人,3-16岁曾在坎布拉地区的夏琼寺学习经文,这一宝贵的经历奠定了后期成为一代大师的坚实基础。因而,虽然宗喀巴大师没有和南宗沟的直接联系,但大师与夏琼寺所在的坎布拉地区独特的历史渊源可以进一步提升坎布拉后弘文化区的宗教地位。   3、景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3.1保护框架与主要思路   后弘文化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框架分为物质形态的保护和非物质形态的保护两方面,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保护以藏传佛教寺院及古文化遗址的保护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藏传佛教本体宗教理念传承为核心,呈现多种文化载体共同保护的格局。两种保护框架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非均质分布特征,以藏传佛教寺院遗产分布最为集中,并彰显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并存与融合的局面。严格保护后弘区有形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