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应用.docVIP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应用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应用   鼻翼在鼻部的两侧,具有复杂的美容亚单位[1]因其特殊的外形和曲线,在修复时常有较大的难度,一旦发生缺损或者局部畸形,会对患者造成较严重的心里负担。因此,修复时需要兼顾可操作性和美学的要求[2]。自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笔者应用鼻唇沟双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3]12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6~56岁,平均36岁,原发疾病诊断为:色素痣5例,纤维瘤4例,皮脂腺囊肿3例。切除病灶后遗留的软组织创面直径平均1.5cm×2.1cm(1.2cm×1.6cm~1.8cm×2.6cm)。   1.2 手术方法   1.2.1 肿物切除及皮瓣设计:碘伏常规消毒术野,应用2%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作眶下神经孔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切口距病变边缘的距离:色素痣靠近边缘1~2mm,肿瘤及囊肿按其性质切除范围依据面部分区原则,设计鼻唇沟双叶皮瓣[4],第一个皮瓣比缺损创面面积大10%,第二个皮瓣面积稍小于第一个皮瓣,皮瓣的长:宽=3:1,皮瓣蒂部在下方,皮瓣长轴与其患侧鼻唇沟方向一致。 1.2.2 皮瓣切取: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后,蒂部在皮瓣下方,将皮瓣于蒂部旋转90°后覆盖创面[5],观察皮瓣松紧度适合并能完全覆盖缺损创面,且无明显血运障碍,彻底止血后,将皮瓣与创面用5-0及无损伤线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在其低位放置橡皮引流条,无菌干纱布包扎固定术区。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2天拔出引流条,术后第7天间断折线。   1.3 结果:本组12例,患者创面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鼻翼外形恢复满意。局部病变无复发,皮瓣与鼻翼周围组织色泽一致,鼻翼不变形,两侧对称,切口瘢痕隐蔽不显,无“猫儿”畸形,效果满意。   1.4 典型病例:某女,46岁,左侧鼻翼纤维瘤3年6个月,在眶下神经孔阻滞麻醉加局麻下,切除瘤肿,切除病灶后遗留创面直径约2.6cm,,无法直接缝合,在同侧设计蒂在下方的鼻唇沟双叶皮瓣覆盖创面,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鼻外观满意(见图1)。   2 讨论   鼻翼位于鼻的两侧,外形曲线对称。对于鼻翼缺损的修复需考虑局部的颜色、质地、厚度等因素[6]。修复方法有耳后全厚皮片移植,面颊部皮瓣,分期额部岛状皮瓣,鼻背邻位皮瓣,耳轮耳甲复合组织瓣等[7]。对于鼻翼部较小的缺损可采用梭形切除直接拉拢缝合的方法来修复,但对于稍大的缺损创面直接拉拢缝合会造成鼻翼变形,鼻孔变小而影响两侧鼻翼鼻孔的对称。还会因为获得创面平整的效果,常将病损两侧的正常皮肤切除,从而导致术后切口瘢痕延长。范围较大的缺损,则往往需要移植游离皮片来修复[8],而游离皮片移植后存在着色素沉着,皮片挛缩等弊端。如果应用远位皮瓣修复,不但技术难度大,而且,继发了供瓣区新的缺损。因此,对于无法直接缝合的鼻翼缺损,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是最佳的选择[9]。局部皮瓣位于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10]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在皮肤色泽、质地等方面与鼻翼部相近似具有修复和形态再造的双重功能[11]。鼻唇沟是面颊部与鼻部的天然分界皱褶,皮肤相对松弛而富有弹性,在该区设计皮瓣[12],供区可以直接缝合,切口瘢痕隐藏于自然皱褶中而不明显。鼻唇沟皮瓣血供丰富[13],属多源血供,周围有内眦动脉,面动脉的三个分支,即眼动脉、鼻动脉、上唇动脉营养该区域皮瓣[14]。皮瓣可以设计蒂在上部(内眦动脉供血),也可以设计蒂在下部﹝面动脉及其分支)。而且设计鼻唇沟双叶皮瓣[15],可以缓解和减轻皮瓣的张力,改变和分散皮瓣的受力方向,避免皮瓣在转移过程中蒂部皮肤堆积的弊端。术后创面较平整,避免出现“猫耳”现象,切口瘢痕隐藏于鼻唇沟天然皱褶中而不明显,不影响鼻翼的对称性。因此,应用鼻唇沟双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16],是一种既能恢复局部功能,又能够保持外形要求的手术方法。   总之,笔者认为:应用鼻唇沟双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17],皮瓣血供丰富,鼻唇沟双叶皮瓣的质地、颜色与鼻翼相似,局部组织不变形,术后切口瘢痕隐蔽不显,临床效果好,是修复鼻翼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术后患侧鼻唇沟稍有变形者,可在术后6个月作Ⅱ期修复术。   [参考文献]   [1]陈誉华,陈树波,李丽莎.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917-919.   [2]杨勇,于静,王兰.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198-199.   [3]吴晓勇,熊猛.下蒂鼻唇沟皮瓣在鼻翼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9-10.   [4]雷明辉,王俊,郅克谦.鼻唇沟皮瓣修复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