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选择
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选择
[摘要]目的:总结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为临床选择不同术式提供参考。方法:2006年2月~2012年1月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患者68例,其中采用真皮蒂鼻唇沟皮瓣修复40例,采用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19例,采用额部皮瓣修复9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全部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术后鼻缺损修复良好,鼻外形及通气功能良好,皮瓣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耳廓瘢痕隐蔽,额部植皮部位轻微色差,瘢痕不明显。结论:鼻部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的修复,应根据缺损部位、范围、深度及缺损周围情况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皮瓣;鼻部缺损;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9-0917-04
鼻部因外伤或病变切除所遗留的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鼻端皮肤松动性小,组织缺损后很难直接缝合封闭,目前修复该缺损多采用邻位皮瓣、复合组织瓣、耳屏前组织移植或远位皮瓣移植等[1-3],应用最广泛的是鼻唇沟皮瓣、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及额部皮瓣[4-5],而鼻部解剖结构复杂,不同亚单位组织缺损要求应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方能达到重塑鼻美学结构。我科于2006年2月~2012年1月应用真皮蒂鼻唇沟皮瓣、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额部皮瓣修复鼻部不同亚单位缺损6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6~78岁,中位年龄36岁。缺损原因:病变切除58例,其中黑色素痣24例,瘢痕20例,炎性肉芽肿8例,基底细胞癌6例;外伤7例;鼠咬伤2例;人咬伤1例。本组缺损部位:鼻尖25例,鼻翼23例,软三角区11例,鼻尖、软三角区联合5例,全鼻端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真皮蒂鼻唇沟皮瓣(40例):真皮蒂鼻唇沟皮瓣主要用于鼻尖、鼻翼、软三角区等单个亚单位皮肤缺损的修复。在全麻(5例)或局部浸润麻醉(35例)下,完整切除病变,缺损范围为0.7cm×0.5cm~1.2cm×1.0cm。根据缺损部位,设计蒂在上方或下方、长轴沿鼻唇沟走行方向的皮瓣,蒂长1.5~3.0cm,宽0.5~1.0cm,长宽比例不超过3:1[6-7]。切开蒂部表皮至部分真皮,向两侧锐性分离,而后向下切开真皮层,于皮下浅层脂肪组织进行分离,形成含真皮下血管网真皮组织蒂。按设计切开皮瓣皮肤至皮下脂肪浅层,形成含真皮下血管网真皮蒂鼻唇沟皮瓣。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1.0cm×0.7cm~1.5cm×1.2cm。将皮瓣经皮下隧道无张力移位至缺损处。皮瓣供区潜行分离后拉拢缝合,蒂部供区皮下组织减张缝合,保留的中厚皮片无张力缝合(图1)。
1.2.2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19例):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主要用于鼻翼全层缺损,移植面积最大不应超过1.5cm×1.5cm。局麻下,首先切开鼻翼缺损处瘢痕,向内翻转形成衬里,以增加移植组织创面接触面积,测量缺损范围0.6cm×0.5cm~1.3cm×1.2cm。根据缺损的形状和范围在耳廓上部切取与缺损弧度接近的复合组织,切取组织比缺损范围大1~2 mm,供区直接用5-0丝线缝合。切取的耳廓复合组织切缘呈梯形,后侧皮肤长,前侧皮肤短,将其嵌入鼻翼缺损区,后侧皮肤与鼻翼外侧皮肤对接缝合,前侧与衬里组织用5-0丝线间断缝合,缝合不可过密,术毕鼻孔内置橡皮管支撑(图2)。
1.2.3 额部皮瓣(9例):额部皮瓣主要用于2个或2个以上亚单位缺损的修复。全层缺损时,全麻下将鼻背及鼻侧壁残留的皮肤软组织翻转180°形成鼻孔衬里,取自体肋软骨或硅胶假体做鼻支架。以一侧滑车上动脉在眉头处的搏动点为蒂,根据再造鼻的长度,斜向外上设计额部皮瓣,蒂宽1.5~2.0 cm,皮瓣形状及大小决定于拟再造的鼻翼、鼻小柱缺损情况。皮瓣可设计成单叶、双叶或三叶状以构建缺损结构,如蒂部至皮瓣末端的距离短于蒂部至再造鼻小柱的距离,皮瓣可延长至发际线以上。切取皮瓣最大横径4.5~7.5 cm,切开皮肤至额肌下掀起皮瓣,旋转蒂部向下覆盖鼻部软骨支架。蒂部供区直接缝合,皮瓣供区采用皮片移植覆盖。额部皮瓣3周后断蒂(图3)。
2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术后鼻缺损修复良好,鼻亚单位外形及通气功能良好,皮瓣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耳廓瘢痕隐蔽,额部植皮部位轻微色差,瘢痕不明显。
3 讨论
鼻是面部美学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