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场面情面“一代枭雄”杜月笙人生“三碗面”.docVIP

体面场面情面“一代枭雄”杜月笙人生“三碗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面场面情面“一代枭雄”杜月笙人生“三碗面”

体面场面情面“一代枭雄”杜月笙人生“三碗面”   杜月笙是近现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一代枭雄”。他有句人生格言,就是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在民国时期非常出名,这也说明在他意识里,重视场面,讲究情面。当然,杜月笙讲究的人生“三碗面”,最终是要追求回报的。   杜月笙的“体面”   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据说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杜月笙自幼失学,胸无点墨,前半生的黑道生活,又使他染上了一身流氓习气,也就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名以后,他逐渐懂得,在这花花世界的上海滩,光靠拳头是不行的。因此,他每日请先生读报,一度还时常练字,虽然终未练出像样的书法,但自己的名字“杜镛”两字,终于可以到处漫签了。他还用重金聘请说书先生,长期聆听《三国》《水浒》《岳传》《七侠五义》等大书,从中得到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学习古人的气度与权术。他喜欢别人叫他“杜先生”而不是“杜老板”,因为“先生”听起来儒雅。   在流氓世界里,杜月笙最早从衣着上进行洗心革面式的更新。为了要与上流人物打交道,杜必须改变往日歪戴帽子、高卷袖口的习惯,以及拖着鞋子走路的姿态,而改成文质彬彬的模样。   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比较谨慎,他曾对文化界的朋友言:“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啦。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杜月笙的经历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他的各方面修养的成熟,既可以昭示民国时期上海黑社会昌盛的部分原因,又是杜本人转变进步的标志。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绅士的身份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襄助教育,主持公道,某种程度上,杜氏的确已脱胎换骨。   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时刻,经过多年历练的杜月笙,已胸怀家国意识,为民族抗战尽了不少力。在抗日救亡高潮中,杜氏响应蒋介石“航空救国”的号召,以一己之力奉献两架飞机,开国民献机的先河。   1937年8月12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黄浦江董家渡(即现在南浦大桥附近江面)沉船设立阻塞线,以阻止日军兵舰偷袭国军后方,但政府手中没有船只,杜月笙知晓后,不问价钱,立即与虞洽卿等连夜调集轮船自沉,终于在开战时形成阻塞线。   上海人民投入英勇悲壮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杜月笙参与发起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并兼任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当谢晋元率孤军在四行仓库血战缺少食物时,他要手下人将上海各角落搜集的2万张大饼连夜送入仓库。   杜月笙的“场面”   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平日里,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杜公馆里,总是高朋满座,大家像众星捧月般围绕着杜月笙。连他建立的队伍——恒社的社徽也是19颗星围绕着一弯斜月,这19颗星代表着陆京士等19名理事,而斜月自然就是杜月笙了。   中国有俗语,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   那年的6月9日,杜祠在浦东高桥落成,六个大队的仪仗队从华格臬路出发,第一大队由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民党旗和杜字旗作前导,每面旗由4人抬举,前后左右用100多辆自行车护卫。接着是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巡捕房派来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后面跟着一大群“金荣小学”的学生和几年来各处送给他的十几把“万民伞”,以及挂着蒋介石送的“孝思不匮”金匾的匾亭等,还有一支百人乐队。   其余五个大队是由警察局的保安警察大队,陆、海军的军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保卫团、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以及各团体的旗伞。   每队都分别配有政客嘉宾送的大匾。有前大总统徐世昌的“敦仁尚德”,临时执政段祺瑞的“望出晋昌”,前13省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的“武库世家”,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的“好义家风”,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百世馨香”,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源远流长”,司法院院长孔祥熙的“春门丛德”,上海市市长张群的“莱国家风”,班禅·额尔德尼的“慎终追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世德扬芬”,警察总监 吴铁城的“光前裕后”,等等。还有外国人送的祝词和礼品,蒋介石送的一篇祝词彩亭殿后。   盛大的祠堂落成典礼,在杜月笙的潜意识中,一是要光宗耀祖,为自己、为杜家长一口气,另外,也多少带有点民族主义的色彩。直到多少年后,浦东的老人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典礼的场面、气派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