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元画笔生涯
刘元画笔生涯
刘元,祖籍南京,1914年1月26日生,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父刘封瑞,江宁府上元县人,居秦淮大夫第(今长乐路)。清宣统己酉科举“拔贡”名列江苏第一,金陵名儒,曾任私塾和省立师范国文教育员,为人正直,凡事以理法,被朋辈尊称为“刘圣人”。晚年任佛教幼院院长,养育孤儿。刘元1929年入上海美专学习西洋画,学生时代就对当年上海报刊中针砭时弊和关心百姓生活的漫画尤为喜爱,并与同学组织“黑猫漫画社”,以反映社会现象的漫画作品,每周定期在校门展出,还选送报刊发表,以画笔伸张正义,就此与漫画结缘。
承父业从教故里 执画笔心系南京
1932年夏,刘元由美专毕业后,即回南京继承父亲教书育人之业,任夫子庙小学教员,兼为报刊画插画,开始了他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的生涯。
当年南京是民国政府首都,有许多报纸。其中,著名报人“新闻界三张”(张恨水、张友鸾和张慧剑)及其所办的《南京晚报》和《南京人报》是地方民营报纸,因着重刊登本地新闻,内容贴近群众生活,深受百姓欢迎,尤其是《南京晚报》社会新闻版《克先生的电话》专栏,常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以问答的形式予以回复、揭露或抨击。例如:
问:克先生,我们这里的小街小巷,路灯不明、道路不平,官老爷为什么不管?
答:因为官老爷坐的汽车,从来不走小街小巷。
这种紧贴生活、针砭时弊的趣味小品,每天刊登四五则,吸引了众多读者。为了使专栏更为形象和贴近生活,应《南京人报》经理张友鸾建议,刘元以该专栏主编黄近青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言辞幽默的瘦老夫子形象,并以四格漫画《克先生外传》出现在专栏中,表现以其为代表的百姓生活,引起读者更大兴趣。由此,“克先生”便成为南京人的典型和《南京晚报》每日必见、长年不衰的主角,也成为刘元借以反映平民生活与心声的主题。1937年《克先生外传》应读者要求印行,与乡亲心系一体的刘元,自然成为南京人心目中自己的画家。
笔作刀枪伐日寇 画为救亡述难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漫画界成立“救亡漫画宣传队”,以田汉???叶浅予为首的戏剧与漫画宣传队,8月底从上海出发奔赴祖国各地。宣传队首先来到南京,刘元随即投入并作为成员积极参加“救亡画展”和田汉导演的《保卫卢沟桥》话剧演出。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进逼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市民纷纷逃难内地。刘元携全家辗转至武汉、桂林、重庆等地,虽颠沛流离,却未曾停歇画笔。此间与当时相继来到桂林的漫画家丰子恺、叶浅予、廖冰兄、张乐平等,组成以漫画为武器的文化抗战团队。1938年《抗战漫画》半月刊发表刘元的《游击战、迂回战、运动战,使暴敌手足失措》,反映了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全民抗战(后收入《中国漫画史》,被誉为漫画界的老前辈),还和漫画界著名画家与外国同行交流,创作痛击法西斯和日伪势力题材的漫画《希特勒与十字架》等。
1940年刘元在桂林除参加“抗战街头诗画展”和为报刊作画外,出版有与赖少其合作的连环画册《汉奸汪精卫》及《都市小景》漫画集。同年与黄新波和周令钊等,接待由香港来桂的漫画家张光宇、丁聪、余所亚,酝酿成立全国漫画家协会,被选为广西分会筹委。为团结和发挥抗战中的宣传作用,美术界发起立即为建立桂林美术工作室举办“募捐美展”,推选刘元与沈同衡、黄新波、张安治等为筹委。参展的有徐悲鸿、关山月、刘元、张安治、李桦和叶浅予等书画作品共两百余件。此后还举办“战地素描展”,当场为观众画像义卖支援前线。为了培养漫画人才,刘元还担任“桂林战时特种师资绘画训练班”教员、广西省立艺术馆指导员,为学员讲课、辅导,绘抗日宣传画。
1942年,刘元接受徐悲鸿建议,创作中国画和举办中国人物画个展,徐悲鸿、田汉和熊佛西为画展作诗题字。后被选为全国美协桂林分会理事。画作《巾帼英雄梁红玉》参加劳军义卖,《广西农妇》参加全国美展并由徐悲鸿带往英国展出。
1944年6月,日军入侵湘桂,刘元与难民被迫从桂林疏散,经贵阳到达重庆后,即以途中所见惨状和自己家破人亡之悲愤,日以继夜作画。1945年春,举办题为《黔桂道上》的个人画展,展出《不愿作奴隶的人们》、《逃亡图》、《流民图》以及《葬妻图》等四十余幅血泪斑斑的作品,轰动了山城。
1944年秋至1946年6月,刘元在国立重庆师范任教期间,应《南京晚报》社长张友鹤的要求,继续为因南京沦陷而迁至重庆发行的“晚报”作画。除通过《克先生入川记》连载,记录南京难民逃往四川艰难生活外,还针对国民政府“陪都”期间的社会状况、国人在抗战胜利后陷入对时局的困惑,继而又遭内战煎熬的现实,以及政府还都时国民的种种苦难,多次借助报纸,以时事漫画予以真实地反映和揭露。因当时条件极差,画稿近一年是由刻工用木板印刷。
日记石城平民事 周录京都社会形
《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