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上状元起始官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上状元起始官阶

历史上状元起始官阶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起,各代状元在仕途上有着怎样的起点呢?   一、唐代状元的起始官阶   唐代是实行科举制度的早期,并未给状元以特殊的初始待遇。一般情况下,状元都与普通进士一样:不立即授职,只有再参加某种名目的“制科”考试(类如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如“贤良方正”、“博学鸿词”等等,合格了方可进入官场。要么,则到地方大僚手下去当幕宾,待4年(后来改为3年、两年)之后由他们推荐入朝,才算正式进入官场。这又必须有人看中并聘用。孔敏行是朝野钦慕的大隐士孔述睿之子,本人早年即颇有清誉,中了状元之后,先几乎闲呆了1年,才被岳鄂观察使吕元膺聘用,并随吕元膺自岳鄂而东都而河东,多年之后被荐入朝,方授以右拾遗(从八品上)之职,这已经算越级提拔了。魏弘简夺魁于建中元年(780),又于贞元元年(785)考得“贤良方正”科第一,始得授太子校书(正九品下),这也越了一级。   《旧唐书·职官一》云:“诸秀才出身,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九品上。明经出身,上上第,从八品下;上中第,从九品上。进士、明法出身,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状元属进士中的“甲第”,规定的起点官阶为“从九品上”。《新唐书·百官志》解释说:“文官九品,有正有从,自正四品以下有上、下,为三十等。”这就是说,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授职时,状元们规定的起点官阶为倒数第二阶。这比秀才上上第低6阶,比明经上上第也低3阶!普通进士更是得从最低官阶做起,显见得进士科的地位远远低于秀才(该科高宗永徽二年以后取消)、明经。   不仅如此,《新唐书·选举志》云: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凡品子任杂掌及王公以下亲事、帐内劳满而选者,七品以上子,从九品上叙……   天下之魁仅跟七品官之子的门荫官阶相同。可见状元实际上是很不被看重的。正如张国刚所云:“进士及第后,还只赚得一个做官的??格,算有了‘出身’,只有再参加吏部试或制举才能释褐。这显然不是文人入仕的方便之门。而即使释褐试通过后,也只能获得一个八、九品的参军、县尉、助教之类卑官。如贞元八年登第的欧阳詹,‘五试于礼部,方售乡贡进士,四试于吏部,始授四门助教’。而大名鼎鼎的韩愈,‘四举于礼部才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这样又把一大批士人拒之于仕门之外。”可见,进士,包括状元能够进入官场的始终只是一部分。   不仅如此,整个科举选士也并非主要的做官途径。玄宗开元初年法定的全国官员总数为18805人,而自开国初至此际95年间进士科加诸科总共才取士2085人。这些人即使有一半还活着,也只能占官员总数的5.54%(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这表明,进士出身者直到此际,在官僚队伍里所占比例依然极小,不可能形成气候。   二、五代状元的起始官阶   五代时间短,在科举考试方面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一切依照唐代的惯例,因此状元的低位也是不高的,进士(包括状元)一般都不立即授职,到授职时起点官阶很低--跟唐代一样,为从九品上。   相应的每次录取进士依然不多。中原5朝,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是天福十二年(947),25名;最少的是同光二年(924)、长兴二年(931)和显德二年(955),都只4名。47科平均每科取进士13.49人。南唐有取士数的17榜,最多30人,最少仅3人,平均5.47人。   这种进士(包括状元)不受重视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宋初,进士科的选才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宋太祖朝共开15科,最少时取6人,最多时31人,15科共取190人,平均每科不足13人。这表明,进士出身者,从唐代到五代,直到此际,在官僚队伍里所占比例一直是极小的,还没能形成气候。   三、宋代状元的起始官阶   宋太宗起,殿试结果一公布,即以将作监丞(正八品上)或大理评事(正八品)作为状元的入仕起点,一般进士的入仕的官阶也相应提高。太平兴国二年(977),不仅录取了吕蒙正等109名进士,还录取了诸科200名,又将考过10举至15举的进士及诸科落榜者180余人都赐予出身,九经考生中7个不合格的“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而且“进士及九经皆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余亦优等授官”。从此,凡科举得中立即授职成为定制,初始官阶也有大幅度提高,且进士科已居于明经之上。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姚晔榜,宣布名次当天,皇上特赐状元绿袍及靴、笏,并成为定制;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榜,皇上又特令金吾使拨7个卫士给状元作随行,沿路传呼,以显其荣耀,从此亦成定制。   到此,状元的地位大大提高,以至《儒林公议》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