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谭天度东江游击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味谭天度东江游击诗

品味谭天度东江游击诗   军旅诗词,历来是诗词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华章。我儿时,曾经朗诵过东北抗联李兆麟将军的游击词《露营之歌》,其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名句就描述了那段艰难岁月,令我终身难忘。到了六十年代初,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被谱写成歌曲,那气势磅礴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气概,更令我心潮澎湃,我与许多同学都常常情不自禁地朗诵、高歌。再以后,我拜读了陈毅在赣南打游击时创作的游击诗,其中有首诗词这样表白:“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诗中展现了革命老前辈们的理想和情操,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一直激励着我。八十年代,我在从事广东地方党史研究中,接触到了许多老革命,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那段峥嵘岁月中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让我激荡心怀的就有谭天度的东江游击诗。   谭天度,广东高明人。他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参加过被毛泽东称为中共三大法宝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开创性活动,是一位历经百年风云的老革命。在国共两党同时代的重要人物中,他是最长寿的,度过了一百零六岁的高龄,是一位“世纪松”。谭天度一生爱好诗词,直到晚年,仍能背诵两三百首古诗。他还常常借鉴古人诗词中之精华,时不时进行创作,以此言志、抒情、记事。在谭天度创作的军旅诗词中,最著名的是他参加南昌起义和抗战时期的几首,本文讲的就是抗战时期他在东江创作的抗日游击诗。   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时,谭天度正奉党组织之命在香港开展统战活动。根据党组织决定,他立即返回到东江,参加了秘密大营救的具体组织工作。届时,中共南方工委任命谭天度为中共惠阳前线工委书记。1942年2月,谭天度在宝安县白石龙村参加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主持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总结了广东三年来敌后游击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目前形势,明确了今后的主要任务。会议决定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林平为主任,梁鸿钧、曾生、王作尧、杨康华、谭天度为委员。会议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会后调整了东江地区的各游击队,将惠阳宝安地区的游击队整编成惠阳大队,谭天度任政委。   惠阳大队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重点活动地区就是以大鹏湾为中心的梧桐山、横岗、盐田、大梅沙、小梅沙、坪山、田心、大鹏,以及香港的新界一带。1942年5月,惠阳大队在横岗附近的铜锣径打了一个胜仗,成为东江游击队的一个突出战例。同年“双十节”那天,惠阳大队在谭天度策划下又在盐田打了一个胜仗,解放了盐田,迫使日伪军全部龟缩到沙头角。那时的盐田是惠阳县的重要出海口,设有海关。这一时期,东江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曾生长期蹲点在惠阳大队,他常常与谭天度商量各项事宜。   1942年秋冬,顽军纠集了一个团的兵力向惠(阳)宝(安)边区进攻,企图消灭惠阳大队。此时,谭天度与曾生决定,将西面粤港边界的梧桐山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并率部向西转移。有一天,部队转移至大鹏湾附近的庵上村,这里离沙头角只有三公里。当时曾生与谭天度分析了敌情,认为此地正处在敌顽夹击之中,必须迅速脱离这一危险境地,并商量了突围的方向和时机。晚饭后,曾生同谭天度率领短枪队从盐田顽军及沙头角日军的结合部中间悄悄穿插出去,然后在大鹏湾海边乘船,在九龙新界的榕树坳村登陆,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以后,他们将部队化整为零,采取小部队分头出击的作战方式,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   这一时期,谭天度在大、小梅沙一带撰写了一首游击诗:《袭击日寇后从海上转移》,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斗争情形。   诗云:   海洋万里接天齐,漫漶乌云压首低。   月黑浪花翻似雪,风高帆影去如飞。   沙场交锋犹历历,战士兴发笑嘻嘻。   游击生涯天地阔,无分早晚与东西。   又有诗云:   海洋黑夜望如迷,痛击倭寇又转移;   战士挥拳评敌势,舵工挚帆御风飞;   停舟始觉行程远,登岸还因涉水迟;   四野苍茫犹酣睡,天教月出送人归。   谭天度晚年时常背诵这首诗,背诵后,还要进行自我解读。他尤其喜欢的是诗中的这段描述:“沙场交锋犹历历,战士兴发笑嘻嘻。游击生涯天地阔,无分早晚与东西。”他说,那时的条件极为困苦,弹药和食品都极为匮乏,乐观是战胜困难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谭天度是大学毕业,知识面又广泛,在部队中可算是“大知识分子”,加上他性格开朗、幽默,于是,每次打仗后,他都要给大家开玩笑和讲古仔(广东话“讲故事”),以此“犒劳”大家,总引得指战员们捧腹大笑。谭天度在民间曾学到一些中草药知识,又从书上看到不少科学常识,于是他在行军中经常教大家识别大自然恩赐给的一些天然“食品”,鼓励大家以此代粮,以补充营养的不足。如,他见到竹虫及野蜂蜂蛹,就说这是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见到岗稔、地稔、何首乌、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