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文学(三).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文学(三)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文学(三)   不少学界研究者都将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实施的“皇民化”运动时间界定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事实上日本殖民者自《马关条约》割台以来,即开始在许多领域推行“皇民化”运动。   1939年,《新民报》编辑总务竹内清曾在该报发表评论指出:“皇民化运动不是今天才有,早在43年前就已经开始。”他在文中说道,“皇民化是意指‘日本人化’,但本岛人已经于43年前成为日本人了,因此只说‘变成日本人’,所指的内容过于薄弱。其真正的意思是‘变成为忠良的日本人’”。尾崎秀树针对竹内清这番话曾有这样的解读,“‘皇民化’是从差别政策改为同化政策以来,日本统治者所预定的计划。日本的统治,若依照原来所定目标结出日台同化的果实,就不需要在‘七七事变’以后才拼命地去推行‘皇民化’运动。可以说,若同化政策是意指成为日本人,则‘皇民化’意指‘成为忠良的日本人’。但日本统治者所希望的‘皇民化’的实态,并不是台湾人作为日本人活,而是作为日本人死”。   在日本殖民当局不断推进“皇民化”运动时期,还是有台籍作家自觉地、鲜明地从台湾人的角度反映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此人就是杨逵。   1932年,杨逵以日文写成的处女作《新闻配逵夫》(中译《送报夫》),经由台籍前辈作家赖和的推荐,发表于《台湾民报》,可惜只登了前半篇,后半篇被禁。1934年,《送报夫》入选东京《文学评论》第二奖,全文得以在日本刊出。这篇小说融合了杨逵在日本当送报夫的生活经验,以及反殖民、反封建的社会主义思想。   小说从主人公杨君面临家乡窘困环境,带着旅费20元来到东京寻找工作开始着墨。初到东京的杨君,看到这里一样是失业大潮,而他也陷入了这一波失业潮中,一直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正当旅费即将告罄时,他在新闻报纸上看到一份担任送报夫的工作。面试之后,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能够在东京寻得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然而最终却被雇主骗取保证金,并被赶出报社,再度成为失业人群。杨君失业后,回忆起在台湾家乡的遭遇。他父亲因为反对日本殖民当局而被捕入狱,经过多方奔波后得以出狱,但不久??因此事郁郁寡欢而终。杨君的母亲无以维持生计,只好遵从殖民当局的政策,低价抛售土地,将所得资金20元交与杨君,让他来到东京寻求发展。在失业的这段日子里,杨君接到告知母亲自杀身亡的来信。母亲在遗书中期望杨君能够在东京好好打拼,等到回归台湾之时,能够帮助受压迫的村民,不要像杨君的兄长,成为日本殖民者的走狗来欺侮台湾人。通过日本朋友田中的介绍,杨君认识了新应聘送报夫工作的伊藤。3人决定联合报社的员工,对报社老板的欺压采取反抗行动,最终获得了胜利。小说以杨君准备回到台湾继续为受剥削的人们争取权益为结尾。   《送报夫》入选东京《文学评论》时,所有的评选员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这篇小说充满着吸引人的真情。评选人德永直评论说,“从中可以闻到美国资本主义征服印第安时的血腥味”。评选人龟井胜一郎则评价这部作品“流露着一种不得不写出来的真情。”评选人宫本百合子、藤森成古、洼川稻子、武田麟太郎都认为,作品虽然有些幼稚,但是没有妨碍其优秀的一面,小说直截了当表达了真情,给人以好感,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可以说《送报夫》作为台籍作家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被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的悲惨生活,也在台湾文学中第一次树立了台湾同胞的反抗形象。在(《送报夫》的结尾,杨逵这样写到:   “在台湾时,我总认为日本人都是坏人,但是田中君,你是非常好的人。”   “让我们团结起来吧,欺负我们的和欺负你们的都是一样的人。”   这一段落无疑反映了杨逵政治意识的高度,即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劳苦民众应当携起手来,反对共同的剥削者和压迫者。这种超越狭隘乡土、民族的观念在上世纪30年代初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而这篇小说,同样引起了当时大陆文化界的注意。作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的台湾人代表,小说主人公杨君反映了中国人共同的苦难,因而杨逵的这篇小说也得到鲁迅等人的肯定。1936年5月由胡风翻译,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弱小民族小说选》中收录了这篇小说。译者胡风在简介中还特别提醒读者,希望通过这篇小说能想到和台湾同胞同样命运的东北四省同胞。   1935年,22岁的台籍作家吕赫若在日本《文学评论》杂志二卷一号发表处女作《牛车》,随即在台湾文坛受到瞩目,同时这篇小说也和杨逵的《送报夫》一同被译者胡风介绍给当时的大陆文化界,而受到肯定和重视。这部小说描写了农民杨添丁一家的悲惨命运。杨家的土地被日本殖民者强行征收,仅依靠一辆牛车养家糊口。然而,日本殖民者将汽车和自行车倾销到台湾,杨家的牛车也没有活做了,杨添丁的妻子只好出卖肉体,然而这一切仍然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杨添丁冒险去偷窃,最终被捕入狱。杨家的厄运,藉由小说也成为当时千千万万个失去土地的台湾农民家庭的缩影。有评论者认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