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0 q 2q 3q W(i) - 化学物理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布0 q 2q 3q W(i) - 化学物理系

统计热力学:熵 系综的总熵 系统熵 与独立粒子系统形式一样,那里Q由分子配分函数q得到 统计热力学:自由能等 自由能 其他关系 例:独立粒子系统 能量可分解: 正则配分函数:可分辨独立粒子 体系处于态i时粒子1的能量 系统的状态i可以由单粒子态的组合构成 粒子彼此独立,若粒子间彼此可分辨,则对i求和等效于对所有单粒子态独立求和 所有粒子可能具有的单粒子态是一样的 2个粒子,各自可能占据3个态, 遍历9个组合状态 若粒子不可分辨,则状态i的数目减少,例如(1,2)与(2,1)不可区分 正则配分函数:不可分辨独立粒子 对上例,Q中包含6项 可证明,若 N!因子属于过度校正,但在大多数温度下,是很好的近似 对于理想气体,可自由移动,属于不可分辨独立粒子系统 不同分子当然是可分辨的,但同种分子也可以是可分辨的,例如固定在晶格上的原子,不可自由移动,可以‘标号’ 实际气体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正则配分函数 这里,常数C涉及到连续的(r,p)相空间的离散化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满足 体积为V 的相空间,大约包含V/h3个‘离散态’ 气体有不可分辨性,状态数需要除以N!因子 实际气体 应用到理想气体 构型积分 一般情形下,构型积分Z很难解析得到 蒙特卡洛模拟简介 注:这里是求确定分布的热力学几率。因此,若粒子不可分辨,则N个粒子先分布到不同能级的方式数是1。若各能级有简并,则相互简并的各个不同态是可区分的,因此需要根据粒子的不同性质求ni个粒子分布在gi个态上的方式数,这导致了不同的统计方式。 * N很大时,宏观状态(分布)数远小于微观状态数 * * * * * * * * 多原子分子振动模式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自由度总数为3N 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为2;非线形多原子分子,转动自由度为3 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5;非线形分子,振自由度为3N-6 CO2分子,4个振动模式;H2O分子,3个振动模式 简正振动模式 CO2振动模式 一个振动周期中,会出现VL和VR两种模式的交替,不独立 VL和VR线性叠加,得到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相互独立?简正模式 每个简正模式相对于独立谐振子 多原子分子振动配分 简正模式之间相互独立 例 水的3个简正模式,求T=1500K时的振动配分 振动特征温度高,分子基本处于基态 电子配分函数 ? 通常情况下,体系处于电子基态 ? 例:NO分子,第一电子激发态能量较低,激发态有布居,两个电子态简并度均为2 类似于简单两能级系统 总分子配分函数 ? 忽略了原子核运动对配分函数的贡献 ? 3维空间的平动 ? 转动能级间隔很小,连续近似 ? 温度远大于转动特征温度 ? 对振动采用了简谐近似 ? 适用于双原子分子 ? 计算中,均以能量最小值为零点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 ? 只有平动配分函数依赖于体积V ? 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对能量、熵、自由能均有贡献 ? 各项均依赖于温度,因此对热容均有贡献 状态方程 化学势 仅平动项依赖于体积,对压力有贡献 状态方程: 化学势 与单原子气体相比 形式不变 Gibbs自由能 平均能量 各模式相互独立 经典能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 theorem):每个平方项对能量的平均贡献均相等,且为kT/2 平动 转动 振动 自由度 平动能量 1维运动 3维运动 经典能均分定理成立:每个方向平动贡献kT/2 平动能量连续?经典近似成立 转动能量(双原子) 配分函数 平均能量 若 高温时,经典能均分定理成立: 振动能量(双原子) 简谐近似下配分函数 平均能量 高温极限 高温极限,满足能均分定理 能量未考虑零点能 理想气体热容 等容热容 理想气体摩尔热容 其中 摩尔等压热容 热容:平动贡献 平动能量 单原子理想气体热容只有平动贡献 对平动,经典能均分定理总是近似成立 近似成立条件: 回顾 热容:转动贡献 转动能量(线性转子) 若为非线形转子 高温时,能均分定理满足 温度逐渐增大,转动能级之间跃迁,热容由平动值增大 大约2倍转动特征温度时,能均分定理近似就基本成立 双原子分子,转动对热容贡献 热容:振动贡献 振动能量(简谐转子) 振动对热容贡献 振动特征温度很高,通常分子振动对热容贡献较小 只有很高温度时,经典能均分定理才成立,振动贡献为R 双原子分子,振动对热容贡献 其中 双原子分子热容 平动贡献3R/2,电子态无贡献 温度降低,自由度依次‘冻结’ 高温(TθV),所有自由度地位相同,满足经典能均分定理 阴影区域,分子分解,热容发散:吸收能量用于断键,不增加温度 极高温区,理解成独立2个原子,热容为2×3R/2=3R 极低温区(未显示),由于量子力学效应,需采用量子统计(FD或BE),热容?0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