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产剖面在升平示范区分析与应用.docVIP

注产剖面在升平示范区分析与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产剖面在升平示范区分析与应用

注产剖面在升平示范区分析与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注产剖面对应性和连续性分析少、与注水井测调结果符合率低以及在指导细分调整方面缺少标准的问题,应用注产剖面对不同类型砂体、不同连通类别的砂体动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了细分调整界限,对连通优势相薄层及厚层内部低含水部位进行了措施挖潜,并与注水井测调资料结合进行了对比验证测试检配,从而搞清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确定了剩余油挖潜方向、确定了“354”的细分调整界限,有效指导了措施调整,为示范区的精细挖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注产剖面 综合调整 挖潜   升平油田属于中高渗透油田,以分流平原相、内前缘相沉积为主,窄条带河道较发育,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层间、平面及层内非均质性影响,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油田开发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注产剖面分析与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注产剖面在分析与应用上存在对应性和连续性分析少、与注水井测调结果符合率低以及在指导细分调整方面缺少标准的问题。为了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近两年加大了注产剖面监测力度,并应用其进行示范区储层动用状况评价及指导油田综合调整,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剩余油分布规律,有效指导油田综合调整,为示范区精细挖潜提供依据。注产剖面资料共有四方面应用,一是评价储层动用状况;二是指导细分调整;三是指导措施调整;四是对比验证测试检配。   1评价储层动用状况   应用注产剖面,可对不同类型砂体、不同连通类别的砂体动用状况进行评价,宏观把握剩余油分布特征,确立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1.1不同类型砂体动用状况评价   统计连续两次及以上测试注入(产出)剖面井(停注算吸水),把在注入(产出)剖面资料中连续有两次及以上吸水(产液)的,称之为动用好;只有一次吸水(产液)的,称之为动用差;一次也没有的,称之为未动用。   分析44口注水井连续两次及以上吸水剖面,从表1可看出,随着油层条件的变差,动用状况变差,薄层砂动用状况最差。总砂岩厚度493.6m,有效厚度296.1m,砂岩厚度动用比例为91.7%,有效厚度动用比例为94.4%。???体来看,河道砂中有效厚度动用好的比例已达87.4%,仅有5.0%的比例未动用;在主体河间砂中有效厚度动用好的比例占77.3%,动用差的比例13.6%,有9.1%未动用;在非主体河间砂中动用好的比例为56.6%,动用差的比例23.3%,还有20.1%未动用(表1)。   1.2不同连通类别动用状况评价   根据升平示范区储层特点,平面上细分Ⅰ、Ⅱ、Ⅲ共3类连通关系。Ⅰ类连通指与河道砂连通的河道砂或主体席状砂;Ⅱ类连通指主体席状砂与主体席状砂连通;Ⅲ类连通指与非主体席状砂连通的砂体。   统计主要注水方向不同连通类型的砂体吸水状况,从表2可看出,油层连通越好,动用状况越好。油层Ⅰ类—Ⅲ类连通,动用好的有效厚度吸水比例分别为87.6%、79.0%、74.6%,比例逐渐降低。   小层吸水状况反映了目前注水开发政策,从表3可看出,Ⅰ类连通限制注水、Ⅱ、Ⅲ类连通加强注水。分不同连通类别统计两次及以上测试吸水剖面井,共有239个小层,其中两次及以上吸水小层有180个,占总层数的75.3%。180个小层中,I、Ⅱ、Ⅲ类平均吸水强度分别为330、4.78、5.40m3/d.m,确定I类连通配注强度为3—4m3/d.m,Ⅱ类连通配注强度为4—5m3/d.m,Ⅲ类连通配注强度为5-6m3/d.m。   2指导油田细分调整   2.1确定细分调整界限   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各类井层动用程度不一样,使目前中高含水开发期仍具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为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目前存在部分注水压力低且仍有调整余地的注水井,为层段细分提供了必要条件。   层段细分工作坚持“两控制两加强”原则,即控制高含水层的注水、控制高含水方向的注水;加强低含水层的注水、加强低含水方向的注水,调整层间及平面矛盾。   统计示范区199个注水层段的吸水状况,按吸水比例80%的标准,拟合单次砂岩吸水比例与层段单卡油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单卡砂岩厚度(相关性分别为93%、88%、92%),确定了细分注水界限:层段单卡油层数小于等于3个、层段内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0.4、层段单卡砂岩厚度小于等于5m。   2.2确定细分潜力和细分类型   根据细分调整界限,结合油层发育、夹层、注水工艺等情况,示范区164注水井中,有细分调整潜力井48口,其中细分43口、重分5口,调整前后对比,平均单井层段数由2.1个增加到3.1个,提高了1.0个。   以“345”细分界限指导,进行细分18口、重组2口、管柱更新7口,两级三段以上井数比例提高7个百分点,分注层段数达到2.9个。共有12口井受效,单井日增油0.23t,含水下降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