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兴趣
浅析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兴趣
【摘 要】 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都是:逐字逐句翻译分析课文、划重点词句、背实词意项、做练习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文言文产生隔阂和畏惧,导致文言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必须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采用灵活生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发掘文言文自身魅力,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激发兴趣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一、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语言要求简洁,这必然要用到文言文。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此源于曹植的《七步诗》,象形生动的表现了国共两党的兄弟关系,也表现了国民党戕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总理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道出台湾当局倒行逆施,逆民心而动,其结果必然是失民心而惨败。在非正式场合,我们也会用到文言文。中学生写明信片,常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朋友;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激励同学珍惜时间。当老师、父母不关心自己时,有人会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将师长之爱喻为“春风”,以偏远的“玉门关”喻自己,形象生动,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当别人钻到钱眼里时,有人会说:“唯利是图!”以倒装句式强调“利”,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引用文言名句,不仅典雅、凝练,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讲讲这些实例,学生必定会增强学文言文的兴趣。现???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些心理问题,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激励的良方。《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因此应自强不息。地势顺承天意,积德容载万物。我们应奋斗不息,胸怀宽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认识别人的闪光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学习。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新课标鲜明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来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记得我在上《木兰诗》时,学生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很感兴趣。当讲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为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时”,学生问:“木兰为什么要辞官还故乡?在朝做官,为老百姓着想不是更有意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替父从军本已是万不得已,花木兰又怎能留在朝中做官呢?”又一同学说:“怎么不可以,我就不信皇帝会治女英雄的罪!”“对,如果木兰表明身份留在朝中做官,说不定通过她的努力,在那个时期妇女就会解放,也不用忍受这么多年的屈辱了。”好大胆的一个想象,学生们依然在争论着,我没有去争论结果,但一个想象的开放性的作业却已形成,于是,我写了以“假如花木兰留朝做官”为题的训练题目,同学们进入了更激烈的讨论。
三、改“文章翻译”为“传神朗读”
教学中,我们习惯在解决字词之后就进行文章翻译。目的大概是两个,一是落实字词含义,二是疏通文章内容。其实这样做基本上是前一个教学环节的重复。如果我们这时改变一下,采取朗读的方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走进人物心理”,尤其是唐雎关于“士之怒”的那段陈述,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个个群情激昂,把唐雎那种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有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气势。学生正气凝神,头颅高昂,仿佛自己就是秦廷上那“挺剑而起”的唐雎。学生通过读,不仅深入的理解了字词含义,更主要的是走入了人物的内心,同时在通过语言文字还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是忘情的。钱梦龙在回忆自己的国文先生时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庄老师教文言文一般不逐句串讲,但总要拉长了声调领我们诵读,凡读到加密圈的词句,往往眉飞色舞,读得格外声情并茂,就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就在这样的老师的影响下,不少同学都对古典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都在课外自动地找些选本来读,如《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