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公共衛生護理學劉培懿 - 營養_護理_醫學_幼教.ppt

新編公共衛生護理學劉培懿 - 營養_護理_醫學_幼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編公共衛生護理學劉培懿 - 營養_護理_醫學_幼教

健康促進 第一節 健康促進概念 第二節 健康促進模式 第三節 健康促進介入措施及策略 第四節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於健康促進之角色功能 第五節 健康促進政策與展望 第一節 健康促進概念 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阿瑪阿塔宣言(Alma-Ata declaration),揭示公元2000年前達到「全民均健」的世界共同目標(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宣言中闡述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已,更是個人擁有完整的社會功能及完成生命週期中的任務(WHO, 2005)。 1974年加拿大衛生部長Lalonde提出影響健康有醫療照顧體系、遺傳、環境、生活型態等四大因素,分析此四大因素之疾病死因比率,由高而低分別為:(1)生活型態佔43%;(2)遺傳佔27%;(3)環境佔19%;(4)醫療照顧體系佔11%(黃、姜,2005;Lalonde, 1974;Mogan Marsh, 1998)。因此,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並非醫療照顧體系而是生活型態,擁有健康不再是個人的努力而已,更需有支持性環境,以促使民眾擁有健康生活型態。 面對社會進步與公共衛生推展,自1980年代後期疾病型態轉型為以慢性病為主,而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都與生活形態息息相關。健康促進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們養成健康習慣而能擁有高品質的健康人生,故推展健康促進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趨勢,亦是現今醫護專業人員努力的工作重點,提醒和關心照護的對象,促其採行健康促進行為,以確保其獲得所需的健康照護(李,2001;李等,2002;黃、姜,2005;劉,1999;Kulbok, Baldwin, Cheryl Duffy, 1997)。 健康的定義與影響因素 健康促進的意義 健康促進之目的及內容 健康的定義與影響因素 WHO(1947)在「渥太華憲章」中明定健康定義為「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並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已」。健康是一個多面性、抽象且不易量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的點或狀態所組成,健康狀態其實是在一個連續量的光譜上流動,意即健康並不是只有質的變化,其實也是一種量的改變,並不是二分法而是一連續量,持續不停的改變, 因為健康的概念不是只有負面的疾病或死亡,更有積極面的健康和最佳的安適狀態(李,2001;李等,2002;黃、姜,2005)。因此,對於健康,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覺。 隨著歷史的潮流,人們對於健康的看法也不時在改變。健康常被闡釋為一種生活方式,與個人過去的生活經驗及社會文化脈動息息相關(李,2001;Pender, 1987)。 而Arnold和Breen(1998)提到健康的意義為:(1)健康屬於疾病的反面,凡沒有出現臨床明顯症狀/徵象即稱之;(2)健康是平衡狀態下產生的結果;(3)健康是有關生長發展各階段任務的滿足;(4)健康是有關生命功能的發揮及滿足;(5)健康是各種影響因子間的彼此調和狀態;(6)健康屬於一完整的狀態;(7)健康是安適的狀態;(8)健康是超越天然限制;(9)健康是充滿著充能的過程。 李等(2002)提出為達健康最高程度的安適狀態(high-level wellness),應以有計畫的生活型態為重點,配合個體的能力以追求最高層次的健康;而安適的生活型態是動態、常改變並遍及個體生活之中的。由此可知,個人是自我生活型態的主要決定者,而生活型態又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除了營造有益健康的環境外,如何強化個體的健康自我概念,以促其養成健康生活型態,是個體健康與否的重要關鍵。 健康促進的意義 健康促進概念的里程碑,始於WHO(1978)發表之阿瑪阿塔宣言,在此宣言中提倡人類除享有基本權利外,更有義務積極參與健康照護相關計畫(李,2001;李等,2002;黃、姜,2005;Kulbok, Baldwin, Cheryl Duffy,1997;Mogan Marsh, 1998)。茲將各學者提出的健康促進定義整理於表3-1。 健康促進基於這樣重要人權,同時提供積極且全面性的健康概念,以做為改善生活品質的決定因素。因此,談及健康促進時,需考量個人之身心靈層面及其所處之外在大環境,善用內在與外在資源來增進個人之健康層次,並達自我實現的最終目標。 健康促進之目的及內容 健康促進的目的 健康促進的內容 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健康促進的目的 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 潘德(Pender, 1987)認為,個人採行健康促進行為是為了要維持或增進個人健康層次與自我實現。1986年「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為第一個提出健康促進概念的會議憲章,主張健康促進目的在於達到人人健康與促進群體健康,並明示健康促進之五大行動綱領,而下列五種策略之整合運用,將比使用單一策略更為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