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异性单抗-PE40
*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 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 歧腔吸虫病 病原 歧腔吸虫的成虫 1.中华歧腔吸虫 2.矛形歧腔吸虫 中华歧腔吸虫:体较宽扁,腹吸盘前方部分呈头锥状,其后两侧作肩样突起。虫体大小为 3.54~8.96×2.03~3.O9mm,长宽之比为 1.5~3.1:1。 矛形歧腔吸虫;虫体窄长,前端较尖锐,体后半部稍宽。虫体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呈矛状故名。虫体大小为 6.67~8.34×1.61~2.14mm,长宽比例为3~5:1。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成虫形态 虫卵为不对称的卵圆形,少数椭圆形,咖啡色,一端具稍倾斜的卵盖,壳口边缘有齿状缺刻,透过卵壳可见到包在胚膜中的毛蚴。 虫卵形态 歧腔吸虫生活史: 成虫 含毛蚴卵 毛蚴 胞蚴 尾蚴 囊蚴 蜗牛 蚂蚁 1、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2、幼虫阶段——毛蚴、胞蚴、尾蚴和囊蚴。 感染性阶段——囊蚴。 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4、成虫寄生部位——肝脏胆管、胆囊 歧腔吸虫生活史特点: 流行病学 1、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 2、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 3、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 致病作用及症状 胆管炎和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粘膜黄疸,逐渐消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并可致死亡。 诊断 病原学检查 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 尸体剖检检查成虫 治疗 1.海涛林(Hetolin三氯苯丙酰嗪):剂量为绵羊40~50 mg/kg体重,牛30~60 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araxylene血防846);剂量牛、羊均为200~300 mg/kg体重,口服,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3.吡喹酮(Praziquentel):剂量为绵羊50~70mg/kg体重,口服,疗效可达96%~100%。油剂腹腔注射,剂量为绵羊50 mg/kg体重,牛35~45 mg/kg体重,疗效均在99%以上。 4.丙硫咪唑(Albendazole):配成5%的悬混液,经口灌服,剂量为绵羊30~40mg/kg体重,牛10~15mg/kg体重,疗效甚好。 预防 1.定期驱虫,最好在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以防虫卵污染牧地;在同一牧地上放牧的所有患畜都要同时驱虫,坚持2~3年后可达到净化草场的目的。并要注意加强粪便管理,进行生物热发酵,以杀死虫卵。 2.消灭中间宿主,灭螺灭蚁,因地制宜,结合开荒种草,消灭灌木丛或烧荒等措施消灭中间宿主。 3.加强饲养管理,尽量不要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阔盘吸虫病是由属歧(双)腔科阔盘属(Eurytrema)的多种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脏胰管内所引起,也可寄生于人。引起营养障碍和贫血为主的吸虫病,严重时可导致宿主死亡。 阔盘吸虫病 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南美洲。在我国各地均有报道,但东北、西北、内蒙等广大草原上流行较广,危害较大。 腔阔盘吸虫 胰阔盘吸虫 支睾阔盘吸虫 区别:虫体大小、形状、口腹吸盘大小、睾丸形状 阔盘吸虫的虫卵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一端有卵盖。成熟的卵内含有毛蚴。 阔盘吸虫生活史: 成虫 含毛蚴卵 毛蚴 胞蚴 尾蚴 囊蚴 陆地螺 草螽、针蟀 9~16个月 致病作用及症状 机械作用 毒素作用 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致使胰管增厚,管腔狭小,严重感染时,可导致管腔堵塞,胰液排出障碍。 引起消化不良,动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含有粘液,毛干,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 病原学检查 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 尸体剖检在胰脏发现虫体 治疗 1.吡喹酮:剂量为绵羊90mg/kg体重,山羊100mg/kg体重,口服。油剂腹腔注射:绵羊30~50mg/kg体重;山羊50mg/kg体重;牛35~45mg/kg体重,驱虫率均在95%以上。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剂量为绵羊和山羊300~400mg/kg体重,口服。牛300mg/kg体重,口服。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预防 1、在流行区内要注意给动物定期驱虫。 2、加强粪便管理,堆积发酵,以杀死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