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中叙事时间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月之光》中叙事时间分析

《八月之光》中叙事时间分析   摘 要:透过小说纷繁复杂,凌乱交织的时间表象分析《八月之光》中的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之间的关系。福克纳通过巧妙安排两者错前与滞后,延长与缩短的关系来增强作品美学效果,从而试图突破时空的界限,寻求人类的永恒存在。   关键词:叙事时间;时距;频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80-02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部公认的经典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作家对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进行了前卫性的实验。多年来,学者们运用神话原型解读法,新批评主义解读法,结构与后结构主义解读法等批评方法对文本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 “《八月之光》尽管是福克纳作品中最常被评论、被用作教材的作品之一,然而对其众多的读者来说,它仍然是最令人困惑的、最难纳入无论是加以理性的思辨或美学的透视的小说之一。因此,它还是一部远未读懂的小说。”[1]31福克纳以晦涩的语言,支离破碎的情节结构以及交错的时空转换著称,他永远不会让读者顺着一条连贯的线索俯瞰故事全貌。故事中时间肆意跳跃,过去现在纵横交错,情节发展经常停滞不前,前后割裂甚至突然后退。《八月之光》正是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传统写作模式,让读者在零乱交织的时间片段中眼花缭乱甚至一度迷失方向,然而一旦把握了小说的脉络,从这貌似被任意转换与破坏的时间隧道中抽离出来时,读者就会幡然醒悟,继而体会到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怎样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喧嚣却真实的现实世界。   一、《八月之光》中的故事时间   我们知道叙事时间涉及两个层面的时间概念,即“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前者是指所述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体验,首先是用于描述、衡量时间的方式,如钟表时间、年历等等;其次时间总是按照钟表时间顺序缓缓流淌。而后者是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时间,与前者不同的是,小说家为了建构情节、揭示题旨等动机,常常在话语层次上“任意”拨动、调整时间。有时候,小说家甚至可以像放映DVD一样,将故事时间暂停在某个时刻[2]112。福克纳正是打破了钟表滴答之声不可逆转的规定性,在《八月之光》的故事里,通过控制、安排话语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对这种规定性的叛逆与想象,达到了不可言喻的审美效果。《八月之光》的故事发生在八月中旬,前后历时仅为10天左右:周五——莉娜行进在路上(第一章);晚上克里斯默斯杀死伯顿,放火烧了房子之后开始逃亡生涯(第十二章)。周六——莉娜到达杰弗生镇后遇见拜伦·邦奇(第一章);布朗指证杀人犯为克里斯默斯(第十三章)。周三——莉娜接近产期,在拜伦帮助下住进小木屋(第十三章)。周六——克里斯默斯在摩兹镇被捕(第十五章)。周一——克里斯默斯被私刑处死(第十九章);莉娜孩子诞生(第十七章);布朗逃跑(第十八章)。周二——莉娜再次踏上旅途。   整个故事横向展开的现在时间虽然仅为10天,纵向延伸的过去时间却展现了几个主人公甚至是其父辈祖辈的一生。按照文本顺序,依次为莉娜前二十年在家乡的生活(第一章);克里斯默斯在刨木厂四年的经历(第二章);海托华在杰弗生镇二十几年的生活(第三章);克里斯默斯幼时在孤儿院的生活,少年时期被麦克伊琴收养的经历以及十八岁以后的流浪生涯(第六、七、八、九、十章);伯顿家族的历史(第十一章);海因斯夫妇在摩兹镇三十年的生活(第十五章);海因斯夫妇揭开克里斯默斯的身世之谜(第十六章);海托华回忆自己的一生(第二十章)。随着情节的展开,过去与现在紧密交织,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有机整体。   二、《八月之光》中的倒叙与预叙   然而我们可以看出,文中的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并不能时时相符,经常出现超前或者滞后,有时甚至是停顿。例如整本小说共二十一章,其中就有至少五章的章首没有任何时间标志,情节与前文毫无干系,甚至只用第三人称“他”指代前文从没出现过的人物,致使读者已经建立的时间架构一时错乱,阅读体验受挫。第六章开始时作者这样描写:“记忆里沉淀的必早于知晓的记忆,比能回忆的长远,甚至比记忆所想象的更久远……在这条寂静空荡的走廊里,在正午之后的清净时刻,他像一个影子在那晃动;五岁了,个子还那么瘦小,不做声不出气的,跟影子一般无二。”[3]83前文第五章讲述的是克里斯默斯案发前在街上游荡的心路历程,故事时间停留在周五晚上十二点整,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朝伯顿的房间走去,甚至没想“就要出事了,我就要肇事了”。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以及读者的阅读期待,下文理应表述凶杀案的整个过程,然而作者却随手一拨,将故事世界的钟表停摆,让时间又急速倒回到某人“沉淀在比知晓的记忆更早的记忆”中,读者只能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