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苹果”与“让梨”故事说起.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分苹果”与“让梨”故事说起

从“分苹果”与“让梨”故事说起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另外一封来自一个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的事。   那位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中间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时,弟弟就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后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大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也学会了说谎。”   那位白宫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侯,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个人每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于是我们三个人开始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也一直这样做。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   由此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儿时孔融的谦让和礼貌,一直作为人性的美善在中华大地代代传扬。但是,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观其一时,而是一生。孔融年龄稍大后,抛妻弃子,众叛亲离,及至后来恃才放旷,得罪了曹操,终以“不忠不孝”之名为曹操所杀。   无论是国外那个狱囚,还???我们熟知的孔融,从道德教育的角度讲都可说是失败的范例。   去年网络报道,一位小学生在面对阅读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诚实地回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该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让不让梨,对儿童来说实在是一个“两难”问题。作为4岁的孩子,为自己挑个个儿大的梨,才符合天性。两则中外道德教育故事让我们思考:儿童道德教育的起点究竟在哪里?   我以为,儿童道德教育的起点在于顺乎天性,合理引导。   卢梭是“顺乎天性”道德教育观的代表。卢梭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他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儿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不可操之过急,但也不能延误时机,应适时而行。儿童生性本善,道德教育要在承认人性本善和自爱的基础上进行。卢梭认为,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以深刻的启迪。当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我国不少家长不顾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给孩子施压,迫使他们从小忍受成人之苦,这是极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卢梭十分推崇自然,强调要在活动中学习。他认为人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的自由。如果儿童偶尔出现了不良行为,也不必训斥惩罚,而可让其从中尝到恶果的苦楚,记住教训,明白事理。卢梭的这个主张十分有益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有时不入脑、不入心,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予学生自由太少而钳制太多,没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感悟。   卢梭强调遵从自然并非无原则地迁就儿童,使儿童任性放纵,否则就是对儿童不负责任的表现。他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这就是合理引导。“要知道哪一种道德培养的方法最适合他,就必须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引导儿童最好的方式是培养习惯。他认为在婴儿期,就应该注意婴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否则,一旦他们有了牢固的习惯,要做任何改变对他们都是很危险的。与好习惯的养成相对的,是要警惕不良习惯的形成,为此卢梭说:“应该让孩子具有的唯一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坏习惯。”   好习惯影响人的一生,习惯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所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