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张承志写作看蒙古族生态文化影响
从张承志写作看蒙古族生态文化影响
摘 要:在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视野中,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化的自然观、生命观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观。这种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灵动的智慧,深深地影响了出身回族、接受了完整汉语教育的作家张承志的写作,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难以言说的魅力。这种影响充分体现在张承志的作品中,对当今的生态化写作和生态化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张承志 写作 蒙古族生态文化 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蒙古族以蒙古高原的自然条件为自然基础,以游牧业为经济基础,以萨满教为信仰基础,形成了以感激自然、赞美自然,感悟生命、珍惜生命,保护草原生态平衡、与草原和谐共生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这些生态知识和智慧深深地影响了蒙古族的文学创作,并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比如蒙古族“长生天”祭词,神歌通过对太阳、月亮、大山、大河、草原、动物的深情歌唱,号召人们与自然、生灵融为一体;又如英雄史诗《江格尔》、“四季歌”所张扬的北方草原天堂——宝木巴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理想,显示了蒙古族草原游牧生态文明的水平。
非但如此,蒙古族的生态文化对生活其间的异族文人的写作,比如张承志、姜戎等著名作家都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与难以言喻的文化魅力。
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是回族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8年来到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度过了四年的牧民生活。从社会身份来看,他是一个京城来到草原的“知识青年”;从民族身份而言,他是一个异文化的闯入者。这样的身份冲突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对新的陌生文化的茫然、困惑、不适甚至格格不入,一是接受、认同、欣赏甚至走向皈依。张承志属于后者。
草原是张承志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大舞台。当看到牧民们不管遇上多么残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阻碍都要不断迁徙的行为时,当看到额吉“只要是一条生命就不该放弃”连孱弱的小马驹小牛犊都拼命的挽救的行为时(《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散文卷》),当亲眼目睹牧民们一往情深地爱护、亲昵广袤的???草原时,当亲耳聆听那古老的代代相传讴歌生命的歌谣时,张承志在情感上慢慢地靠近了这些草原上的人们,这位远方来客开始主动接触蒙古族生态文化,认同了游牧民族的生存观。
经历对于人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大约四年的草原生活使张承志完成了精神世界的质变。这段草原上的岁月承载了张承志最宝贵的青春激情和梦想,蒙古族游牧文化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写作的原动力。在《又是春天》中,他坦言:“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生活,也是我显示我这个人的能力最充分最酣畅的一段历史。”1978年10月,张承志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汉语作品《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他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歌颂草原人民的质朴、善良、博爱,特别是蒙古族的母亲“额吉”对自己的价值观的塑造。他的开山之作并没有描写从小到大生活的家乡北京而是生活了四年的蒙古草原,不难看出草原生活对他的影响之巨且深。“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该说,草原是养育了我一切特征的一种母亲。”(《无援的思想》)正因如此,他按捺不住要抒写这片土地及生活其上的人民的冲动,一发不可收地在创作中一直以草原为写作对象,反映了草原人民的心境、情绪、生活方式、风俗人情,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影响,成为独具特色的草原灵魂歌手。
一、敬重自然,热爱草原
游牧生产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生产方式,“猎牧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要比农耕生产大得多,所有这一切使得北方民族很早就懂得了人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崇尚自然——论草原核心文化理念之一》)。在长期的游牧生产中,蒙古人领悟到自然给人以生存,给人以财富,给人以幸福。因此,他们无比真诚地热爱自然、敬重自然、感恩自然。
这种独特的自然和人际的和谐关系,给了来自北京的张承志极大的震撼与启迪。他站在一个新的文化世界,蓦然发现在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亲近自然的生活天地,这么纯洁、质朴的精神家园,深深地被这样一种民族精神所吸引。在他的笔下,那绒花雪白的芦荻,那青青的、可爱的原野,那蓝玻璃般的河水,那浓暗的绿草,那吹得人身心透明的风,无不让我们感到大自然那清明澄澈的美。
如果只是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低级状态,只有人与自然达到精神的融合、交流,才是理想的状态。蒙古族热爱赞美自然的感情不是停留在自然物对人的审美、实用作用,而是突出了这些自然物的自由自在、与人类的和谐存在,充满了对草原的感激之情。(《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这在蒙古民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黑骏马》唱道:“③马群能够饮食的/平坦的草地/养育我们的/亲爱的母亲。④马群能够饮食的/茂盛的草地/养育我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眼外伤ppt课件-眼外伤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新时代思想读本》3.2新时代新征程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4U2.ppt VIP
-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内容整理.docx VIP
- 《无人机综合监管与航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优质!)Amfori BSCI社会责任验厂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自-电大__电工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