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败血症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包含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 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临床多见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创伤感染等 败血症 非感染性: 创伤、休克、胰腺炎、烧伤、出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性器官损伤等。 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发展至休克(BP90mmHg或较正常时血压低40mmHg)。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两个或两个 以上器官的功能衰竭。 菌血症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病原学 需氧菌 92%: G+(葡、链、肠) G-(大肠、铜绿、阴沟肠、克雷伯) 厌氧菌 5-7%: 脆弱类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及消化链球菌 真菌 4.5-9%:念珠菌、曲菌、隐球菌 其他(5%): 李斯特杆菌 致病菌的变迁 时期 变化 抗生素问世前 G+占绝对优势(85%) 70年代从前 G+逐渐减少 70-80年代 G-占主要 自80年代以来 G+渐上升又超过G-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 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产染色体介导I型酶的革兰阴性菌(Ampc+株) 非发酵菌群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感染 血管内装置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R-BSI CNS、肠球菌、念珠菌、金葡菌 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40%以上面积的烧伤患者: CNS、大肠杆菌、真菌、厌氧菌 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大肠杆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球菌 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 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肠球菌、真菌 发病机制 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床位数越多,是导致院内CNS败血症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广谱抗生素-真菌败血症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60岁以上老龄人口-好发人群:生理屏障、免疫系统功能、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基础病 病原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最终是经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发热、低血压、器官血液灌流减少,潜在的并发症。 病理改变 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和组织变性; 迁徙性感染病灶; 浆膜腔渗出性炎症; 毛细血管损害出血;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肝脾肿大、LN.肿大; 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 真菌性败血症:散布在正常组织中仅见于显微镜下的细小脓肿 临床表现 ㈡败血症的共同临床表现 1.毒血症症状 . 2.皮肤损害 . 3.关节症状 . 4.肝、脾肿大 . 5.迁徙病灶 . 6.原发病灶 . 6.原发感染病灶 1).大多数败血症有原发灶,病原菌随原发部位不同而不同; 2).确定原发灶对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化脓性感染; 烧伤; 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消化道、生殖 系统感染; 开放性创伤和感染 G-临床表现: 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寒战,大汗; 部分病人可有双峰热、少数病人可有体温不升; 迁徙性病灶较少见; 意识障碍和休克(约40%发生感染性休克)多见。 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等。 G+和G-败血症的区别 厌氧菌败血症 临床表现特点∶ ①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高出正常数的10倍以上。黄疸发生率10%-40%,甚至更高。 ②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产气夹膜杆菌)和迁徙性脓肿。 ③易并发肺炎,婴幼儿患者发生率尤高。 2,老年人败血症:G-,肺部感染多见;金葡、铜绿,褥疮 3,烧伤后败血症:烧伤后36h,金葡、铜绿、大肠、真菌 实验室检查 (二)病原学检查---血培养 原则:“一先四多”: 用抗菌药物之前(寒战、高热时); 多量(>10ml,婴幼儿5ml) 多部位(血、局部脓液) 多种培养基 多次。 1).培养标本来源:血,骨髓,脑脊液,腹水 和皮疹吸取物。 2). 培养方法: 普通培养,厌O2,高渗及 真菌培养。(厌氧菌、真菌、L菌) 3).药敏试验 (三)其他检查 1)鲎溶解物试验(LLT)-G-,是利用鲎细胞溶解物中的可凝性蛋白,在有内毒素存在时可形成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认识结膜炎(红眼症)精品课件.ppt
- 认识结膜炎(红眼症)课件.ppt
- 认识禽流感_1课件.ppt
- 认识肠病毒mdash手足口症课件.ppt
- 认识肠病毒手足口症精品课件.ppt
- 认识肠病毒手足口症共享精品课件.ppt
- 认识网络远离网瘾_1课件.ppt
- 认识网络远离网瘾_2课件.ppt
- 认识如何检测虹膜_1课件.ppt
- 认识网络远离网瘾_3课件.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