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10个难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善”10个难题

关于“善”10个难题   1.“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关于人性初始设定到底是善还是恶的争论自古就有。中国战国时的哲学家孟子和荀子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争辩。他们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结论却大相径庭。   孟子倡导性善论,“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相信道德冲动与生俱来,见到孺子将要坠井,所有人都会感到惊恐与痛苦,这种冲动,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怜悯潜质。   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的天性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而那些助人为乐、温良恭俭让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可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都肯定了后天学习“善”的重要。不同在于,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把善发扬光大,而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发展。   2.行善是义务还是追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目的是什么?   康德认为,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你就远远达不到“善良”的标准。康德认为,不应该在乎做善事能够达到什么效果,满足何种需求,甚至“使自己快乐”这样的结果都是不值得追求的。不要追求道德的目的,应该追求的是道德的动机,道德是一种义务,是我们对自身做出的法律,且必须遵守的法律。人是道德的立法者,对义务的服从并不是一种奴隶般顺从的行为,而是一种有尊严的自律行为。   而在英国杰里米·边沁这样的效益主义看来,行善当然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幸福的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同的分量,快乐与痛苦是能够互换的同质,痛苦是“负的快乐”。效益主义不在乎行为的动机和手段,仅仅在乎行为的结果对“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对大快乐值的是善,反之,就是恶。效益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全部取决于其结果让自己快乐还是痛苦。   3.“我帮助你”,主体是我还是你?   很多人遭遇类似的尴尬:辛苦整理、打包、邮寄了一堆旧衣服给贫困小学,得到的反馈却是:请不要再寄旧衣服来了,我们不需要衣物援助,需要的是钱财上的资助。   这样的回应,多多少少会让救助者心寒,觉得自己好不容易的道德冲动,被泼了冷水。这种道德,是为??满足施助者的人情,而不是被救者的需要。   在大学生中,最流行的公益活动就是去偏远地区支教,暑假来临,一群大学生唱着《蓝莲花》,满腔理想主义地到了乡村,教孩子们数学和英语,与孩子们唱歌戏耍,夏天结束,大学生们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留下了一张张自己和孩子们饱含热泪,哭成一片的照片,再唱着《蓝莲花》坐火车回到学校。   然而,很多乡村学校却反映,这种支教,严重扰乱了当地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学生们在一个夏天里得到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灵鸡汤的材料,而给将年年月月在那里的乡村教师留下了很多难题。   这就像是那个笑话所说的:红领巾太多,要过马路的老太太不够了。   4.明知会后悔的善良,做还是不做?   如果你知道你要搀扶的老太太,会反咬你是推倒她的人,你要不要去搀扶?如果你知道你捐助的善款,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落到灾民的口袋里,你还要不要捐助?如果你要帮助的人,并不感恩你,反而让你见到了人性的丑恶,你还要不要帮助?   在现代社会,行善这件事,似乎越来越变成一个注定会让人后悔的事情。记者去泥石流灾区进行报道,想要帮当地灾民反映灾情,却反被灾民扣住,作为人质要挟政府进行赔偿。民间人士自发去暴雨受灾的郊区发放物资,结果物资不仅遭到哄抢,而且身上的财物也被洗劫。   山东省干脆下发《山东省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表达谢意、予以慰藉。   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帮助弱势群体,他们理直气壮地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们的理由似乎是充分的,现如今,行善者反而是遭受最多质疑的群体,民间机构如“天使妈妈”被质疑有小金库,救助弃儿的袁厉害被质疑借此敛财。如果预知这样的结果,那还要不要当初?   5.大张旗鼓还是闷头做事?   微博上最著名的善事,莫过于“随手拍解救流浪儿童”和“免费午餐”。薛蛮子说解救了五万六千名儿童,公安谈到这个活动时却说“被拍的基本没有被拐儿童”。浩浩荡荡的行动顿时陷入了尴尬。   中国最著名的“大善人”,莫过于陈光标。陈光标的呼召,都看似积极,他的行为,却近乎疯癫。他提倡环保,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陈低碳,把自己老婆的改名为张绿色,两个儿子分别改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他提倡环保,就带领员工去酒店吃别人的剩饭剩菜。他开演唱会,不仅不要门票,还向观众派送猪和农机具,很多观众都是为了猪而留到演唱会最后。   所有人都明白做善事要低调的道理,但是行善者却有自己的逻辑:把事情炒得越大,就能获得越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能带动更多群众的参与。行善者言: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6.救人还是救动物?   救人太难,那么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