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课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 MG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电生理上是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单纤维肌电图上颤抖(Jitter)增宽,药理学上是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对箭毒类药物的过度敏感性,免疫学上是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免疫病理学上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皱褶减少、变平坦和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疾病,病理性自身抗体致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因微小终板电位、终板电位 (End Plate Potential, EPP) 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小而损及神经肌肉传递的安全系数(Safety Margin, SM)。80-90%病人有循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突触后膜有IgG和补体成分沉积。因补体介导神经肌肉接头处皱褶溶解,因抗体(调节)乙酰胆碱受体交联而加速乙酰胆碱受体内在化和结构破坏,小部分是由于抗体封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而致有效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简史 1672年Thomas Willis 描述了第一例MG病人的临床表现。 1877年Sameul Wilks医生描述了第一例肌无力危象。 1879年Erb W描述三例MG病人,强调其症状波动性,并把它列作独立疾病。 1900年Campbell MJ等复习了60例并详细地描述了其临床表现。 1901年Laquer L报道病人有胸腺改变。 1934年Walker MB根据发病机制与箭毒中毒相似,开始用毒扁豆碱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 1973年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有缺陷,并建立了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 EAMG)。 1935年Viet HR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新斯的明作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手段。 1953年Osserman KE把短效的腾喜隆用于重症肌无力诊断效果更好,而后广泛应用。 1954年Osserman KE和1955年Schwab RS分别提出用吡啶斯的明和美斯的明来治疗MG。 1936年Blalock A等对一例19岁伴胸腺瘤的MG女病人行胸腺摘除,术后有明显好转,1944年报道20例有效。 1905年Buzzard EF报道病人的胸腺在病理上有淋巴溢。 1960年Simpson JA根据多发生青年女性、胸腺改变、可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发现新生儿暂时性MG,于是提出MG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可能有循环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抑制该处的冲动传递而致无力。 根据此种自身免疫学说,于是开始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细胞免疫抑制性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球蛋白和血浆交换等治疗。 1973年Lindstrom J建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hRAb。 1980年Norcross首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测AchRAb。 1973年Lindstrom J等用由电鳗电器官提取的AchR主动免疫家兔致EAMG,首次证明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简言之,人们认识重症肌无力虽已有300余年历史,但真正认识其本质才二十余年。 对MG的认识有四个关键的历史性转折点。 1.世纪初详细了解了MG的临床表现。 2.30年代开始认为本病的病变定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前膜。 3.60年代初开始提出MG的本质与自身免疫有关。 4.70年代初把α-银环蛇毒素用于本病的研究后才渐真正阐明其本质,其病变部位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AchR。 MG是当今抗原、抗体最为明确,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对较为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有可能成为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口。 鉴于上述诸原因,重症肌无力已经成为近年神经病学和免疫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我院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已经在国内首先开设了专门的神经免疫专科病房,并配有独立的临床神经免疫实验室。 MG免疫学发病机制 事实提示AchRAb的致病作用:①90%病人AchRAb增高,程度与严重程度相关。②母亲血中AchRAb可通过胎盘,致新生儿有临床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县城排水防涝提升改道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新版DFMEA&PFMEA表格模板.xls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专题提升二非点电荷电场强度的求解、电场线和轨迹问题.ppt VIP
-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偏方 如何治疗创伤性休克.doc VIP
-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ZZ032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题第9套.docx VIP
- 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GB_T 1348—2019《球墨铸铁件》标准解读.pdf VIP
- 三溴化硼BBr3.doc VIP
- 西安地铁丰庆路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设计.doc
-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