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楼公楼婆仪式调查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楼公楼婆仪式调查研究

祭楼公楼婆仪式调查研究   摘 要:在田野资料的基础上,阐释了祭楼公楼婆仪式过程的意义以及仪式中牛角、卦片、绺巾和仪式过程的象征意义,指出这些信仰文化是世俗社会的投射。   关键词:榕江摆王苗寨;祭楼公楼婆仪式;象征符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144-07   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一共208户人家,1010人,分为7个村民小组。村民基本上都是苗族,自称是从湘西迁至此地的。他们保存相对完整的两种宗教信仰体系:一为苗巫;二为汉巫,两种体系互不干涉。祭楼公楼婆是为了治疗小孩子很晚才能学会说话或走路时候因为腿软走不稳而行的巫事,属于汉巫体系,在此地颇为盛行,但在湘西已鲜少出现。在仪式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先记录仪式过程,再咨询精通于此仪式的行家,从而获得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仪式与祭楼公楼婆仪式   维克多·特纳将仪式描述为,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它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作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和终极的原因[1]。仪式作为宗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得到了人类学界极大的关注。英国人类学者罗伯特森·史密斯在1898年《论闪族宗教》的讲演中,针对过去的宗教研究只重视宗教信念的情况,提出了宗教礼仪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礼仪先行论”的学说[2]。后来,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仪式是宗教活动的最主要的层面,华莱士认为仪式是宗教的主要现象,即行动中的宗教[3]。维克多·特纳在对恩登而人的仪式研究时,把仪式分为生命转折仪式和困扰仪式。困扰仪式是指某人被阴魂“缠住”了,他或她马上就会成为一场复杂仪式的主角,远远近近的许多人都会来参加这个仪式,人们策划着抚慰和驱赶制造了麻烦的阴魂[4]9。根据特纳对仪式的分类,祭楼公楼婆仪式应该归属于困扰仪式,人们策划这场仪式是为了驱赶导致孩子很晚才能学会说话或走路时候因为腿软而走不稳的阴魂。   祭楼公楼婆仪式在前人的调查报告中已经有所记载,可见此仪式由来已久??其中石启贵在其著作《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把该仪式描述如下:楼神为大度花之一种,苗谓“波陋”(beux loub)。惟手续较繁,耗资必多。须舂粑粑及肉鸡酒饭等物品,并扎楼洞桥一座,桥柱上摆些粑粑及酒肉,化装一男一女做楼公楼婆,旋绕桥柱穿行之。下置水盆仙桥一座,盛水放鱼于盆中,用木四节,上端用五色花丝及红绿布系之。巫师鸣锣角鼓,穿绕桥下而行,并抽小孩随游其间。上熟时,共食肉酒饭菜毕后,老师问云:“桥上白头公,桥下白头婆,吃酒吃饭饱不饱?”白头公及白头婆答:“饱了。”又问:“醉不醉?”答:“醉了。”又问:“来从哪方来?”答:“东方来。”又问:“去从哪方去?”答:“西方去。”老师并云:“今日道场完满,功果完成,不要留住某氏家中,快回去了。”于是烧纸送神收场矣[5]。随着时间的流逝,笔者在实地调查中记录的仪式过程已经和石先生的记载略有不同,现将仪式过程记叙下来,以备后人查考。   二、祭楼公楼婆仪式的田野调查   此次祭楼公楼婆仪式发生时间为2011年2月14日,调查地点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溪寨吴荣珍家里,仪式由汉巴岱麻天仁主持,仪式包括准备部分和仪式过程部分,其中仪式过程又分为9个小节。   (一)仪式的准备   9点35分,孩子的父亲吴天生与其表哥麻有华上山砍仪式需要的木头4根,此木要求是五倍子树,同时摘4把棒棒草。这一工作完成后,需要等孩子的舅舅来了再削打鬼的3根棒棒,仪式中,这些棒棒分别是舅舅、公公、巴岱使用。公公吴天仁开始削竹片,做2个“嘎祝拉”① ①“嘎祝拉”是根据当地方言的音译词汇,其国际音标的标注为“ga214tsu33la22”和编24个小竹篓。完成后,他又接着坐在房门口开始做祭桌上的物品,其中靠近神龛的祭台上是挂纸,而靠近门口的祭台上则是竹篓和1根带叶的竹枝。有人开始剪纸,把剪好的纸挂在“嘎祝拉”上,纸被挂在第1和第3竹片上,有细竹条绕过的地方都要挂纸。有人开始把五倍子树砍成合适高度,大约是竖起来等于房子横梁的高度。同时,开始做粑粑。这时候,父亲的姑妈送来一对绺巾绣片。   12点半左右开始搭建祭堂。祭堂由4根木头支起,每根木头上都会扎着刚才编的小竹篓,并不是平均分配在每根木头上,而是靠近门口的2根木头分别是9个和7个,靠近神台的是5个和3个。舅舅来到后坐在门口削打鬼用的3根棒棒,然后用白布包好。祭堂搭建完成,祭堂里祭台有两处,靠近神龛的是第一祭台,靠近门口的是第二祭台,其摆设与功能都不相同。肉煮好、切好,粑粑做好,另外还加了点豆腐,开始往小竹篓里放。然后有人把仪式需要的东西摆设在相应的位置上,准备工作完成。   (二)仪式的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