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2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 人体组织 人体具有11个系统,并且人体能够将这11个系统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感官系统 免疫系统 胰腺 胰腺 此细长的器官位于后腹壁。胰头包含有胰管部分,胰管可将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与胰液排至十二指肠。 外分泌功能 胰腺可产生消化酶,胰腺产生的消化酶与十二指肠分泌的消化酶共同作用将 多糖消化为单糖 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 脂质消化为脂肪酸与甘油 因此这些营养物质才能够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 胰腺还会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与水 (胰液) 来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的非常酸性的 pH 值。 内分泌功能 细胞与功能 胰腺中,激素由胰岛细胞分泌。 主要是三种细胞类型: Alpha细胞,可产生胰高血糖素 Beta细胞,可产生胰岛素 Delta细胞,可产生生长抑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通过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血液葡萄糖水平,因此被称为逆调节激素。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的储存。 胰高血糖素可降解所储存的葡萄糖,从而使葡萄糖被释放进入血液。 生长抑素则可抑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碳水化合物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每克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 4 千卡路里的能量。通常碳水化合物是以单糖,双糖与多糖的形式提供能量。 从血流中吸收单糖(葡萄糖),并通过门静脉将单糖输送至肝脏。葡萄糖可被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是通过一个被称为糖原生成的过程转变而来。 肝脏可储存大量的糖原,可储存糖原达其重量的5%-8%。其次是肌肉,可储存糖原达其重量的 1%-3% 。 脂质与脂质代谢 每克脂质可提供9千卡路里的热量,相对于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脂质是一个集中能量来源。 血液中吸收的被转运的膳食脂肪是以微观粒子形式存在,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与蛋白质。甘油三酯被分解为甘油与脂肪酸后进入至脂肪细胞,在脂肪细胞中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储存。 蛋白质与蛋白质代谢 像碳水化合物一样,每克蛋白质可产生4千卡路里的能量。 胃肠道中,蛋白质被消化后可产生氨基酸。 过多摄入的膳食蛋白质可被肝脏转变为葡萄糖,然后再转变成糖原或脂质用于储存。 葡萄糖代谢 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 (除外脑细胞) 能够代谢脂质获取能量。 新陈代谢意味着机体中的发生的用于分解(分解代谢)或合成(合成反应)的反应或变化。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能量并消耗能量。 一天中的能量消耗是一个用于基础代谢与活动的能量消耗的总和。大多是按照大卡或卡路里来测定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多少。 在旧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高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 1979-1980年第一次普查,成人发病率:1%; 1994-1995年第二次普查,成人发病率:2.5%; 目前的发病率是3.6%。 另外还有糖耐量减退者约2.5% 克拉玛依的发病率达4.5% 北京发病率约为4% 香港和新加坡成年华人的发病率8% 毛里求斯华人高达15% 糖尿病分型 1型糖尿病 A.免疫性 B.特发性 2型糖尿病 其他特异型 A. ?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B.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C. 胰腺外分泌疾病 D. 内分泌疾病 E.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F. 感染 G. 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H. 并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又称为“幼发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通常在幼年或成年早期确诊,但却终生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存。 在所有的糖尿病人群中占 5-10%,易于发生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代谢并发症 (DKA)。 具有发生其他远期并发症的高风险,像失明,肾衰与神经损伤。 有90%以上的胰岛素生成beta细胞被破坏。 1型糖尿病的原因 环境因素 易感人群中,病毒感染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初发促进因素。 1型糖尿病中,已检测到病毒感染的存在,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风疹与流行性腮腺炎(胰岛细胞抗体或ICA)。 发病与临床表现 绝对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多尿(尿液容量过多)与烦渴(过度口渴)。 化学信号作用于饥饿中心会导致贪食(食用过多)。 尽管摄入过多,病人体重依然会继续丧失。 由于储存的蛋白质与脂质已经被消耗,体重丧失与疲倦的症状会继续持续。过多脂质代谢分解产物(酮体)的积聚,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威胁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 主要异常是“相对”胰岛素缺乏与 “胰岛素抵抗”。 世界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选择远远不止胰岛素替代一种方式。 病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