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情聚光灯下提高公诉执法公信力.docVIP

在舆情聚光灯下提高公诉执法公信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舆情聚光灯下提高公诉执法公信力

在舆情聚光灯下提高公诉执法公信力   摘 要:   社会舆情对于公诉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在司法文明、公开、透明的大环境下,公诉人必须提高对舆情的认识,提升能力、建立长效的机制,才能实现办案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舆情;公诉工作;执法公信力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对民意态度的高度概括,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不断迈进,这种畏民如虎的落后观点已经逐渐被锁进历史的保险柜,永远成为了过去。在司法文明、公开、透明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价值追求的今天,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代表某一群体民意的舆情正关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诉工作承接着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关乎群众的财产、自由乃至生死,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舆情的关注,成为新时期做好公诉工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作为公诉人,我们应当放下偏见,理性地思考舆情与公诉工作的关系,辩证地看待舆情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从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以确保实现公诉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正确认识舆情与公诉工作辩证统一的关系   1、舆情的人民性与公诉工作相统一。舆情是某一特定时期对某一特定事件给予关注的社会群体所表达出的意见和看法。从舆情的形成过程和产生主体可以看出,舆情在本质上是部分群众观点和意见的集合,一定程度上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众所周知,公诉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环节,检察权来源于人民,法律的渊源来源于人民,公诉工作实际上是将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付诸实践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诉工作与舆情都具有人民性的根本属性,不同的只是公诉工作代表的人民性范围更加广泛而已。   2、舆情的思维过程与公诉工作相一致。社会舆情的产生,经历的是了解情况,寻求证据、分析判断、产生意见或结论的过程,并非一味地空穴来风。而公诉工作的思维过程与之相类似,不同的也只是情况更加清晰、掌握的证据更加全面充分、分析判断更加规范严谨,但在本质上还是相一致的。   3、舆情的价值目标与公诉工作相契合。实践证明,绝大部分的社会舆情追求的都是案件的公平公正审理,呼唤的都是正义得到伸张,犯罪得到严惩。这与公诉工作追求公平正义、不枉不纵的价值目标不谋而合。   二、舆情对公诉工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辨析   任何事物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积极应对舆情对公诉工作的挑战,首先要分清舆情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舆情对公诉工作的积极作用   1、舆情可以在事前发现犯罪线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监督下,一切违法犯罪最终都将无处遁形。实践中,从发现犯罪事实,到提供抓获罪犯的线索,到侦查机关调查取证,到处都是活跃着群众的身影,回响着舆情的声音。近年出现的“天价烟”案件、“表叔”案件就是舆情揭露犯罪的有力证据。   2、事中提供有益参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诉人审查案件时处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角度,而舆情身后的群众则从另外的角度或层面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有利于公诉人多角度的看待案件,实现兼听则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个人或专家、学者的声音,而这些意见对于公诉人办案显然是有益无害的。   3、事后跟进有利监督。社会舆情对刑事案件的关注往往是长期的、全阶段的,在案件办结后,舆情会继续跟进,有利于及时发现公诉案件办结后遗留的问题甚至存在的失误、错误。而一旦案件确有错误,在舆情的呼吁下和监督下,有利于启动错案复核、监督、改正程序,推动公诉工作实现公平正义、案结事了。   (二)舆情对公诉工作的消极影响   1、舆情可能是片面的。由于社会群众对案件的了解渠道往往是报纸、网络等,而这些媒体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情况并不全面,另一方面,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吸引眼球而可能对真实情况作出歪曲或夸大,导致社会舆情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性,影响公诉人的正确判断。   2、舆情可能是非理性的。舆情体现的是社会群众的意志,而群众的思想是朴素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中国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往往会导致舆论对于案件动辄喊打喊杀,失去应有的理性思考。而社会转型期在群众中产生的仇官、仇富心态更是容易让舆情走向极端。   3、过度的舆情可能会左右公诉人的理性判断。人非圣贤,公诉人不是执行法律的机器,不是在真空中办案,过度的舆情,群情激昂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对公诉人产生不利影响,使公诉人内心的天平失衡,影响案件的公平公正处理。   三、多措并举,积极应对舆情“双刃剑”   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和人民群众的日益关注,已经将公诉工作置于社会舆情的“聚光灯”下,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才能用好舆情这把“双刃剑”,才能在日渐公开透明的执法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公诉工作的执法公信力。   1、从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