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西村“船上小学”.docVIP

微西村“船上小学”.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西村“船上小学”

微西村“船上小学”   两口子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虎头岩上飘红旗,大寨人英勇战斗创奇迹,七沟八梁换新貌,满坡的庄稼惹人喜。”见到王升安的第一顿饭,他就给我们表演起了山东快书。   “我俩年龄差4岁,身高差40厘米,曹老师10个月的工资才顶我1个月的,你不服没有办法。”王升安手拿馍馍,调侃老伴儿,“要不怎么我当校长她还没转正呢。”他哈哈大笑,茶色眼镜后面的双眼眯成一条线。   “你这个校长有多厉害,不也只管着我一个人。”曹桂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说罢也笑了,眼角聚起粗重的鱼尾纹。   夫妻俩一个是踱着长腿慢慢悠悠;一个是急脾气,干起活来认认真真。一个大大咧咧,什么紧要关头都能开玩笑;一个处处为别人操心,习惯性地皱起眉头。一个饭量、酒量骇人,事情再繁杂也倒头就睡;一个一顿饭吃不下一个馍,不把教务和家务全都收拾妥帖就睡不着觉。   54岁的王升安从1978年开始在微西小学任教,住在八段河附近的渔民子弟全都在这里念小学。“我们的祖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王升安告诉我们,目前,34个孩子在这读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他们自理能力稍强些了,会被送到永胜寄宿学校读书。   王升安兄弟四人,排行老三,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1.8米,爽朗热情。他的眼睛患结膜炎见不得光,其中一只眼几近失明,头发早已花白,大哥劝他染黑:“要不然咱俩谁是老大?”   曹桂英1986年从教,她的教学质量乡里闻名,得过的奖状满满一包。她是江苏姜堰人,尽管来微山湖30多年了,说话还带着扬州口音。曹老师短发,瘦削,手脚麻利,学什么活儿都快。二年级学生王瑞的头发就是她给剪的。“我看理发店这样弄的,我也学着剪,还挺好。”   王瑞一家四代都是王升安的学生。“从她爷爷的亲叔、她爷爷、爸爸到她,四辈人。”王校长伸出手指,“这一家子有20多个我的学生。”   今年8月,王升安夫妇接到央视邀请,赴北京参加教师节晚会。“船上学校”、离天安门最近的学校长安小学、沙漠中的学校新疆达里雅布依乡学校等被选为全国最特别的五所小学。   “从那以后一天到晚电话响???”王升安说自己脑袋都晕了,住得近的小儿子王力成了他的秘书。“明天还得提醒我收家长的户口本啊,要给孩子们办营养餐了。”曹桂英更是忙得团团转,“大儿子马上结婚了,我们什么都还没给儿媳妇准备呢,他们两口子也都是教师。”说到这儿,她笑得合不拢嘴。   湖区学校   微西小学始建于1964年,最早是“鸭墩小学”,也就是方圆5米的一个墩台。当时,村民用几艘小船装上草,聚在一起,搭成了“水上学校”。改革开放后,八段河被分给微西村作为生产区域,于是,学校也随着渔民迁到了八段河道。这之后,学校换过小木船、12米长的水泥船和大运河里废弃的140多吨平板舶。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村里曾经上岸建校,但2003年的大水冲进了教室,校舍成了危房。不得已,小学继续回到船上。   王升安在此教学近35年,学生最多时6个年级有200多人。“船舱里坐满了,就到船舱盖上,天热的时候和学生一起顶着大太阳上课,那也没办法。”   现在,微西小学的水泥船长30米、宽8米,船上有两间教室,还有一间德育室,一间办公室。船体临河一侧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靠岸一侧的彩绘上写着“孩子们的闪亮童年”。   水泥船依靠首尾两只铁锚固定在岸边,岸上一片空地就是孩子们的运动场,下课后,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跳绳、踢球。教室与岸之间搭着一片小桥板,仅容一人通过。上课铃一响,小朋友们撒腿就跑,鱼贯而入。   毕竟在船上上课,小朋友们把“泡子”穿在外套里面,一个个胖嘟嘟的,像笨拙的小鸭子。条件好些的家庭给孩子买正规的儿童救生衣,上面印着喜羊羊等卡通形象,多数孩子戴的“泡子”就是把方块状的泡沫塞在简易救生衣里。   微西村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这里的村民多以捕鱼、养蟹为生。他们一般早上四五点钟就到湖里“打网”,一天卖鱼的收入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秋天最忙的时候,为了螃蟹能运到早市卖个好价钱,家家户户两三点钟起床也是常事。   高楼乡教研室主任刘建华告诉我们,“打网”一出门至少要半天,一天四趟接送对于这里的家长而言并不现实。按照黑板上的作息时间表,9点10分开始上课,中午12点到12点30分大休息,孩子们吃自己带的牛奶、饼干、火腿肠等垫一垫,下午3点放学。回家以后,他们再和家人一起吃一天当中的第二顿饭。   两位老师分别带一个年级,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全都一肩挑。有时候王校长去乡里开会,就只剩曹老师一个人带着这34个六七岁的娃娃。   学前班和一年级共用一间教室,每人一个座位,竖4排,横6排。见外人来了,小朋友用手指着“a、o、e”,念得更加起劲。简易校舍用塑料材质的建材搭建,教室之间没有隔音,一个教室的孩子读书另一个教室听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