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中明月意象诗性特征
散文中明月意象诗性特征
内容摘要:意象用于诗歌意象之外也可以分析散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散文成就卓越,本文通过分析石评梅、丽尼和苏青散文中“明月”意象的生成过程考察散文的诗性精神,探索现代中国散文的独立文体品格。
关键词:散文 意象 明月
意象一度作为诗的专用术语,但用于其他文体研究中,则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意象具有复杂的内涵特质。考察中国诗论发现,“意象”的生成离不开物象:“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物象是客观物,是“意象”的基础。其次,生成于上的“意象”审美内涵随“意”而变,不同的诗性思维关照相同的物象,如明月。产生不同“意”的“象”,所谓“物象有限,意象无穷。”意象离不开作者的情感与意识加工。意象的分析需在文本语境中才能得其“意”。在散文创作中,意象的生成也离不开文本语境。在文本语境中分析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考察相同意象的不同诗性特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散文创作蔚为大观,白话文散文在艰难创新的同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第一次在千年禁锢中走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文学家带着他们各自“以生命的血书写”的作品纷纷走上文坛。文学的最高精神是诗性,散文也不例外。生命各迥异,境界有大小。石评梅、丽尼和苏青三位以血泪书的作家写出了具有不同诗性特征的“明月”。作为物象的“明月”在不同诗性思维的关照下、不同的文本语境中产生不同的审美内涵,形成具有特色的“明月”意象:“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从“明月”意象中考察其不同的诗性特征,把握作者与时代的诗性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分析三位作家笔下“明月”意象的诗性特征,考察其散文中体现的时代精神,恢复三轮被埋没的“明月”应有的光彩。
一.石评梅的“明月”
在浪漫思潮澎湃的“五四”时期里,人生往往比传奇更加有传奇性。具有民国四大才女之名的石评梅年仅韶华就结束了短暂、浪漫的传奇一生。“她的遭遇太驳杂,所以形成了她一种悲哀的人生观,因之她赞美死,她诅咒生。”人生经验在石评梅的???文中以“濡泪滴血的笔锋”呈现。
“黯淡的天幕下,没有明月也无星光,这宇宙像数千年的古墓”神秘性的悲剧色彩氛笼罩整篇《墓畔哀歌》。开篇,春日的朝霞和冬的残梦、残月和孤坟、枯颜与姣容、白头翁和红颜少年等物象在作者意识与情感加工下形成真实与虚幻交叠的物象群,为“明月”意象铺就了如梦如幻的大语境。《墓畔哀歌》是悼亡爱人与青春之作:“谁知道青春的残蕾已与你一同埋葬。”接下来,石评梅表达对往昔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人世艰辛的深切痛感:“我的心是深夜梦里寒光灼灼的残月”于是,明月在历经世事之后变成“残月”,但却不能舍弃爱情:“残月照着你的墓碑,湖水绕着你的坟,我爱,这是我的梦,也是你的梦。”可怜爱人已经死亡,青春已经破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的感情已经受创:“我的心是深夜梦里,寒光闪烁的残月。”“明月”是见证一切的第三只眼睛:“我们无语,心海的浪波也只有月儿能领会”“明月”物象中涌动着哀怨凄绝的伤感情绪,在浓厚诗意情绪与意识加工下的“明月”不再只是“唤起具体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的语象或是“由具体名物构成的语象”的物象,而成为审美语境中的特殊“意象”。“明月”照见“两人梦想未来——梦碎——一人做梦不愿醒”的现实时间,通过“明月/残月”的生成方式转换时空,散文以“梦碎——两人梦想未来——一人做梦不愿醒”重新编码文本时间,从而突显出“明月”意象。石评梅笔下的“明月”意象体现古典诗歌的诗情,诉诸白话散文流畅、自然的笔调,显现的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充满病痛、伤害、血和死亡的女体影像。”
在那个无以解忧的年代,石评梅以笔诉情,哀叹一代令女性身心俱痛的死亡体验。她的散文在悲叹个人境遇中具有喟叹对于追求至情至性的时代幻灭感的诗性品格。想要永生的青春和爱情,却沉沦在病痛和死亡的痛苦中。沉沦的命运轨迹绞杀了这个充满青春浪漫想象的时代,哀歌陪伴这“月夜”下孑立的孤影走向毁灭。
二.丽尼的“明月”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文体意识比前一时期大为加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相比较其他涉猎广泛的三十年代作家,丽尼专心创作散文。他在面向灵魂独语的散文思想和文体之美的散文创作活动中建树颇高。巴金说:“可能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但是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不会忘记他在现代散文的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自诩为“夜之子”的丽尼在《黄昏之献》《春夜之献》中为流浪的灵魂唱出一首首离别的诗:月亮照临的山道、流泉哀诉的声音、医院边的坟场等语象组合成一个生者与死者对话的奇幻世界,丽尼在梦中回忆道:“断裂的心弦,也许弹不出好的曲调来吧?正如在那一天的夜晚。”他调动了诗人的触觉、视觉、听觉聚合的感觉方式,塑造“如空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