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秀才”演变过程
浅谈“秀才”演变过程
摘 要:“秀才”一词的含义长期以来一直在发生演变,在汉以前是指优秀人才,汉魏晋南北朝为荐举人员科目之一,隋、初唐指在科举考试中设的秀才科,唐宋元时期是对一般读书人的通称,明清两代指府、州、县学中的生员,文章将分五个阶段探讨“秀才”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秀才 优秀人才 荐举科目 秀才科 读书人 生员
中国古代汉语词汇从一产生就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有的词义深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等等。既然如此,那么要准确掌握并运用古代词汇就有必要对其演变过程做深入研究。“秀才”最初也只是一个普通词语,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却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又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一、汉武帝以前通称才之秀者
“秀才”始见于《管子·小匡》,原指才之秀者,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于饱读经书的人。《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有秀异之材可为士者,即所谓生而知之,不习而成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贾谊)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汉以来“秀才”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是察举。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开始,他即位第二年就下诏,说:“天下治乱,在予一人,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这便是察举制度的开始。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又下诏,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这说明当时不但有了对策(考试),而且还有等第区别。此时察举制度已趋成熟。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下诏求贤,云:“其令州???察吏民有茂(秀)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举秀才始此。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并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名讳,秀才改称茂才。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张衡传》:“永元中,(张衡)举孝廉不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仍是基本的入仕途径之一。曹魏以降,门阀士族势力日益发展,与之相适应,在选官上产生了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地位开始下降,由此入仕者,多为普通士人,高门权贵子弟一般是凭借门第获得上品,并由一些被视为“清官”官位直接起家为官。曹魏文帝黄初年间改察举员额为各郡每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又废除了限年四十之制。
西晋初年王朝定制,秀才科也须进行对策,五策皆通才能拜为郎中。至此,察举形成了秀才对策而孝廉试经以策论、经术二途每岁取士的格局。《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新课标必修版高二语文第五册《陈情表》对“秀才”的注释为:“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笔者认为注释“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值得商榷:此句“秀才”和“孝廉”对举,肯定指的是“察举科目”,而不是“优秀人才”。
东晋察举已相当衰落。
南北朝时,察举又趋复兴。但此时之察举,特别是秀才一途,大多为门阀士族占据。刘宋明帝泰始中,定制秀才对策五问皆通者为上第,四、三为中第,二为下第,仅一问合格为落第。
北朝察举考试,秀才也是对策五问,孝廉则试经十条,及格在八条以上为及第。察举员额为上州、上郡岁举秀孝一人,下州下郡三岁一人。南北朝时期,秀才、孝廉在任用上不再先拜郎署之郎官等待迁调,而是直接任命为博士、秘书郎、著作郎、员外散骑侍郎、奉朝请、县令等,或为公府、军府、王国和州府的僚属。《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
三、隋、初唐时指秀才科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最初亦为取秀才。
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管理核心是促进人主动性和创造性.doc
- 浅议类比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doc
- 浅议素质教育教学新思考.doc
- 浅议精彩纷呈语言运用创新题.doc
- 浅议立体构成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运用.doc
- 浅议终身教育思想理论依据.doc
- 浅议网络交流平台在教学中应用.doc
- 浅议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doc
- 浅议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doc
- 浅议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方面认识.doc
- 煤气发生炉用煤验收办法2.pdf
- 烟草市场经理述职述廉报告.pdf
- 物业小区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pdf
- Unit1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docx
- Unit+1+How+tall+are+you+(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英语六年级下册+.docx
- ru分子量讲解解析.docx
- Unit1+How+can+I+get+there+?(单元测试)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docx
- 优格金税接口应用方案_廖雪平.pptx
-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财务共享模式资料94.pptx
- 浅谈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税务会计师的作用与意义-财务共享模式资料104.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