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珍“十一味爱”与城市文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珍“十一味爱”与城市文学

文珍“十一味爱”与城市文学   在“80后”作家中,文珍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她发表的作品不算多,但质量齐整,风格鲜明,多以都市爱情为题材,善于描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心理,对于都市人隐秘的内在经验常有深刻体察与独到发现;在文体方面,她的小说叙事婉转,辞藻浏亮,在古典韵致与现代意味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她操练着文字的炼金术,遣词造句仿若古人吟诗炼字,推之敲之,雕之琢之,文字被打磨得通体透亮、温润如玉,极雅致,极细腻;而叙事腔调高度内敛,叙事空间又极封闭,内心意识流动宛转,似叹息,如呓语。   一、真诚的追求与幻灭   作为一名“资深文艺女青年”,我想,爱情至少一度构成了文珍的“世界观”,构成了她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种重要的角度和方式。在她的第一本作品集《十一味爱》中,正如书名所昭示的,作者写了如此丰盛的爱:热爱的、望爱的、错爱的、失爱的故事,此爱非彼爱。而以形而下之视觉、嗅觉与味觉,写形而上之爱情,此等象征手法则为作者所惯用。在她早先的三篇直接以食物命名的小说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色拉酱》—丰盛之爱;《关于我所爱吃的花生》—隐秘之爱;还有《果子酱》,“爱米牌果子酱”所象征的甜腻的俗世之爱。   《果子酱》堪称文珍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她赢得了最初的荣耀。此文发表在《人民文学》2005年第7期上,并于同年九月获得北京大学首届“王默人小说奖”第一名。小说几乎不是靠情节,而是靠细节和情绪的叠加和发酵完成叙事。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舞者萨拉背井离乡来到广州的一个酒吧表演佛郎明高舞,爱上了在同一酒吧谋生的同乡——贝斯手鲁斯特。这段爱浓烈,隐忍,不曾言明又不言自明。这爱完全不及物,与日常生活无关,“那是一种很内心、很内心的舞”,犹如一场内心的风暴,乍起骤灭。然而,仿佛一种宿命,萨拉只会跳怨曲——“‘深沉的’或‘严肃的’,格调忧郁,描写死亡、痛苦、绝望或宗教信仰的题材,称之为怨曲”。她的爱也是怨曲,在世俗之上,“爱的露西亚的黄,同样也是一种极致的热烈”、“没有温吞。没有慢。只有热与盛大??迅速地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炎热和火光”。而鲁斯特爱的大概是“谣曲”——一种“描写爱情、乡村生活和欢乐的题材”,也一如他所爱吃的“爱米牌果子酱”,以一种世俗气的甜,“悄悄替换了身体里每一滴真正的血”。萨拉狂热的爱由此落空,鲁斯特大啖果子酱的一个动作足以令她幻灭。“她千里迢迢地来了,却料不到遇到的人仍然是错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她只是觉得很幻灭。”“很幻灭。”夹杂着叹息声的喃喃自语、浅吟低唱,是彼时作者经典的叙述语调。   作为一名“80后”的写作者,“幻灭”是文珍笔端常常出现的两个字。这两个字具有症候性,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代人情感和内心的真实经验。文珍认真地呈示这个并无兵荒马乱的“太平盛世”里的情感幻灭,以及因幻灭而生的疼痛,她的幻灭因之不显轻飘,反倒形成了一种悲剧感。或许可以称她为一名真诚的幻灭书写者。   二、爱情:从想象到现实   《果子酱》是关于艺术的、关于爱的凌空虚蹈,是作者以小说形式所作的爱的哲学思辨。在《关于日记的简短故事》及“外一篇”《关于我所爱吃的花生》中,这种思辨仍在继续。它们事关灵魂的秘密,以及对这秘密的细心看护。在文珍高度内敛甚或自闭的叙述里,爱情甚至无需对象,爱情也与所爱者几无关系;爱在想象之中、心灵之上隐秘孕育、生长,拒绝表演、甚至放弃言语交流。这隐秘的狂喜仅供独自咀嚼,独自品尝。   而在稍后创作的《衣柜里来的人》和《气味之城》中,爱情从想象回到了现实。两篇小说有某种主题上的延续性:前者写的是准婚状态,而后者则描摹已婚状态。   都市女孩小枚与男友C相恋多年,在面临婚姻的门槛时犹豫不决,不辞而别只身去了西藏。这是她的第二次西藏之旅——半年以前,在对未来的规划与男友产生分歧之后,她也曾出走拉萨,在此结识了一群“拉漂”,并与其中的一名叫阿七的男子产生了似有若无的感情。西藏与漂泊沧桑的阿七在她的潜意识中,隐成庸常生活的反面,吸引她再度寻访。然而面对阿七的追求,她又退却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道德感使然,另一方面她也并不能确认自己是否真爱阿七。在与阿七同游纳木错的途中,她得知了阿七曾因热爱旅行而痛失所爱——那提示着另一种生活的危险。她也开始想念相隔迢远的男友C,那是一种熟悉而安稳的日常生活。最终她放下了阿七,回归到属于她的虽时感窒息沉闷,但又割舍不下的生活。《衣柜里来的人》便是这样一个逃离——回归的故事。作者以反浪漫的方式,呈现人物内心真实的困惑、纠结与抉择——关于什么是“爱”,关于生命的意义何在,关于什么是我们应过的生活。   《气味之城》的叙事则更为虚化,它又一次显示了文珍构思意象的才华。两个人的婚姻“围城”,各种气味充斥弥漫其间,每一种气味都是一段生命的印记,都是“活过”的证明。每一种气味是具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