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机稻米产业化关键技术在粤东地区推广应用及示范可行性报告.doc

有机稻米产业化关键技术在粤东地区推广应用及示范可行性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稻米产业化关键技术在粤东地区推广应用及示范可行性报告

有机稻米产业化关键技术在粤东地区推广应用及示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依据 (一)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普遍关注,渴望得到好口味、富营养、无污染的安全健康食品。而常规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其结果造成单位产品成本高、土壤板结盐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品质低下农产品超量含有农残,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损害了土壤微生物、鸟类、鱼类等生物。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对人体的毒害十分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食品,为社会提供真正源于大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对提高公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粤东蕉岭山区有适宜有机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该区无论从气候、空气、土壤、水质等条件都适合有机水稻生产条件。一是蕉岭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地处韩江源头,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境内有长潭库区和皇佑笔二个大型的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生产有机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而且,韩江源头保护的战略也能保证这种有利条件的连续性;二是该区有效积温高,基本无霜期,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水稻生产需求。在整个生产季节,水稻病虫害较少;三是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较小,空气中SO2、NOX、TSP和F四项指标达到或接近一级标准要求。土壤中残留的有害物质非常少,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土壤中Hg、Cd、Pb、As、Cr等微量元素含量均于标准值;四是水利条件优越,灌区用水主要来自韩江,水质好;五是地质条件得天独厚,适合大面积发展有机米生产,为广大人民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有机食品。 实施此项目,可以打破人们原有的认为有机产品生产可以提高产品品质,但不可能提高产量,甚至还会降低产量的传统观念,使蕉岭县有机米生产进入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既能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品品质,还能够获得稳产高产,并进一步提升优质大米品位,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使蕉岭县成为粤东最大的有机米生产基地,实现蕉岭县政府的农业品牌战略,进而提高蕉岭县品位形象,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建立有机米生产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有机米是稻谷从其种植、长大到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纯天然全方位培养,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并通过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检测,确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一种大米。生产有机米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地块要选择远离污染的地方,统一选用优质稻种,还要聘请环保、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有机水稻的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部施农家肥,必须人工除草,单独加工和储存。在包装上,采用无污染的材料,装有机米的袋子使用的是牛皮纸,而箱子是用淀粉胶粘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有机大米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国内外有机米生产主要是采用“稻鸭共育”技术。“稻鸭共育”源于中国传统农业,完善于日本生态种养技术。1988年日本“稻鸭共育”创始人福岗县的古野隆雄先生、鹿儿岛大学万田正治教授两人致力于这项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日本将此项技术列入政府认可的12项环保型持续农业项目之一大力推广,对从事者提供12年无息贷款,稻米价格高于20-30%收购,并于92年成立了全国稻鸭共作协会,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日本、中国、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已大范围推广。国内镇江市于1999年最先引进此项技术,2003年全国推广稻鸭共育50万公顷,2004年100-200万公顷,全国已形成推广热潮。 200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稻米及其制品质检中心等农业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在浙江婺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有机稻米生产试验基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源头水浇灌,施肥用农家土杂肥,引进稻鸭共育技术,并严格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排灌、统一植保、统一耕收等措施,率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认证,随后在福建、内蒙、吉林等省陆续建立了一批新的基地,但在粤东山区目前还没有规模化的有机米生产基地。本项目是将粤东山区传统的养猪、养鸭、养鱼、水稻种植等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我国已加入WTO,有机食品竞争进入国际化,为了增强我国的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应注意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拓宽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珠三角邻近的粤东山区建设新的有机米生产基地是极其必要的。 (三)项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