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
浅析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
内容摘要:三国历史中,诸葛亮实在是一个重要地位的人物,天下三分之局,是他一手安排的,微诸葛,无以建蜀汉,即无以成三国。他的学养、抱负、功业和他的政治军事的才干,允足称为第一流的伟人,值得千秋后世人们对他的敬仰膜拜。
关键词:诸葛亮 智慧 忠诚 隆中对 出师表
诸葛亮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奇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已渐渐成为忠诚和智慧的化身,被大家传扬。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正是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百度百科对诸葛亮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治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说起诸葛亮,我们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智慧。诸葛亮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连当年的司马懿也自叹不如。那么诸葛亮的聪明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的?
首先,诸葛亮的聪明表现在选择主公上。诸葛亮自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所以诸葛亮的目标是辅佐贤明,廓清四海,平治天下,定鼎中原。但是当时实力相对强大的有刘表、曹操、孙权,而当时的刘备却还未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却偏偏选择了刘备,这足以体现他的英明。据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品三国》讲,诸葛亮之所以不选择以上三人,是因为以下原因。首先刘表太差,当时荆州有很多,而刘表却一个不用,可见其不会用人。其次曹操太强,曹营人才济济,若诸葛亮去了也未必能够真正得到重用。最后孙权的空间太小,张昭和周瑜是与孙权升堂拜母的,关系不一般,诸葛亮即使能力再大,到了东吴,位权只能在张、周之下。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因为他看中刘备有以下四点优势。首先,刘备为帝王之胄,是当今的皇叔,是正义之军。其次,刘备有帝王之志,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叫做刘封和刘禅。第三,刘备有帝王之术,性格和作风与刘邦十分相似。最后,刘备有帝王之福,刚刚出山就得到了关羽和张飞。诸葛亮最终选择刘备,最后助其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的慧眼独具。
诸葛亮的另一智慧则在隆中对时体现得淋漓尽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还没有出山的诸葛亮能把天下看得这么清晰,而且为刘备策划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更何况那是的诸葛亮才年仅26岁,足以证明其是一个天才。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阴平一战,诸葛亮的大兵被魏延带去,只剩下一座空城,司马懿军临城下,却又不敢闯进,于是就有了“空城计”。赤壁一役,虽然是和东吴合力击曹,但一切军事计划,多由诸葛亮策划,以吴蜀极少数部队,迎击曹操水路大军80万,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以孙权的力量,取荆州以作建国的基础,这一战役,关系蜀局甚大。陈同甫的《酌古论》里,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推崇备至的。并且他以为:“孔明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魏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他又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优劣,说:“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动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彼岂孔明敌哉!然孔明始试其兵,或以饥退,晚年杂耕渭滨,为久驻之基,木牛流马,日运而至,迟之一二年,仲达将何辞哉,不战则君疑之,同列议之,国人轻之,其身不安,其英气无所骋,固不免于战,战之则败耳…….”据陈同甫先生之见,我们相信,若诸葛亮迟死数年,统一大业,定会在他手中。诸葛亮去世,蜀兵引退,司马懿不敢追击,于是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谚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诸葛亮的忠诚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自出草庐,决心献身国家,为光复汉室,扶翼正统而奋斗,忠心耿耿,可昭日月。刘备在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取之。”但诸葛亮却涕泣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两篇出师表更是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前出师表》有说:“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此诚所以报先帝,而效陛下之职分也。”后出师表有说:“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非臣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前人曾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非孝子;读武侯出师表而不流泪者,非忠臣。”《出师表》能感动人,就是情见乎词,而这种诚恳的情致,是发乎诸葛亮的一片忠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具文的空言,事实证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