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doc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 【题注】 《宝章待访录》,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著,自言成书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八月。然其序言虽云完成于元佑元年,但其内容并非全部完稿于此时,而是随着其自身年岁和见识的增长,不断补录而成。 全书分为“目睹”和“的闻”两部分,录有八十余件晋唐书法作品。目睹者,自“王羲之《雪晴帖》”以下,共录五十四条。的闻者,自“唐僧怀素自序”以下,共录二十九条。 此书记录了其本人所见晋唐书法名帖的书迹、内容、材料、收藏者以及作品的真伪、题跋、流传情况,给后人研究书法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书法史上影响颇大,开后世著录之先河,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即是按此书体例著成。 然而,此文毕竟是米芾自己于多年翰墨生涯中的一篇笔记性文字,其中诸多人名及记录备忘词句,只有作者自知其意。又因年代久远,多已无从考证,故转译之事尤难,鲜有人问津。加之译者才疏学浅,疏于研究,本应录而不释,但应编者之命,只能妄加揣测,强行转注,必至贻笑大方,惭愧汗颜。 序言 【原文】 汉河间宪王①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②金题玉躞③、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佑丙寅八月九日。 【通译】 西汉时藏书家河间献王刘德凡是买到的书必定都用古时书简抄写记录。梁朝的武帝萧衍、元帝萧绎与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他们所藏的书画典册,不论是用泥金题写书签,还是系缚书轴卷使用着非常精美的插签玉别,亦或用刺绣华美图案的上好绫锦装璜,更有前代残破不堪的书画典籍,都收集来,以充实国家的收藏。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公元742年——756年)以后,有人靠进献古籍善本而得到官爵,是因为知道迎合皇上极大的嗜好。宋太宗赵炅一统天下后,将被征服各国与我朝的书籍都汇集于一处。然而不论士人与民间都还有众多收藏,即便不算是值得宝鉴之物,也都是世代相传而来的,我所见所闻浸染熏陶得极多,恐怕时日久了就荒废忘记了。所以写下《宝章待访录》,以便留到以后寻访这些画卷书册之用。元佑年丙寅八月九日。 【译注】 ①汉河间宪王:即刘德,西汉藏书家。其于孝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以皇子身份受封为河间王,死后谥“献”,又称“河间献王”。“宪”系“献”之笔误。刘德为人勤奋,学识丰富,每闻有古书,鉴别过后,便出资收购。《毛诗》、《礼记》、《左传》等重要的儒家经典,都是经刘德辨析、勘误订正后才得以流传的。 ②梁武元、隋唐文帝:梁武元,即指梁朝的武帝萧衍与元帝萧绎;隋唐文帝,即指隋文帝杨坚与唐太宗李世民。皆为历史上著名的的书法大家和藏书大家。 ③金题玉躞:金题,即指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即指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此处谓极其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古代的书画、书籍,都为卷轴,装帧后须题签注明轴卷的内容,并以玉质或骨质的插签别子绑缚锁扣。 正文 【目睹】 △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 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①处,集贤校理舜钦②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印。 【译文】 上面的这篇真迹在乘务郎吴郡的苏激那里,他是集贤校理苏舜钦的儿子。帖子的末尾有古人题跋,与君倩字样及褚氏字样的印章。 【译注】 ①苏激,字志东,苏舜钦子。 ②舜钦:即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陈僧智永真草书《归田赋》 右真迹在襄阳魏泰处,故南昌人装题曰:“虞世南白麻纸。”有古跋曰:“开成五年,白马寺临一过,潭记。”某官潭,泰游湖外,携行赏跋累日。 【译文】 上面的这篇真迹在襄阳魏泰那里,所以南昌人装裱题跋道:“虞世南白麻纸。”有古时题跋说:“开成五年,在白马寺临写过一遍,潭记。”我在潭州做官时,在湖外游玩,一路上携带着赏玩题跋很多日子。 △唐率更令欧阳询书《卫灵公天寒凿池帖》 右真迹麻纸,在魏泰处。 【译文】 上面的这篇真迹为麻纸所书,在魏泰那里。 △唐彭王傅徐浩书张九龄《司徒告》 右真迹用一尺高绢,书多渴笔。词云:“正大厦者,柱石之力;匡帝业者,辅相之功。生则保其雄名,没犹称其盛德。”今在其孙曲江人岭南县令张仲容处。某官于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纸覆裹,欲为重背,仲容惜其印缝古纸不许。九龄《神道碑》亦浩书。 【译文】 上面的这篇真迹用一尺高丽绢写成,多是干涩笔迹。词的内容为:“高大的建筑能屹立不倒是柱子和基石的缘故;一个朝代的兴盛,是辅助皇帝的大臣的功劳。活着的时候声名远播,死后依然名垂千古。”此篇现在他的孙子,曲江人岭南县令张仲容那里。我在桂林做官时,借来留存半月,总是用纸包裹着,想要从新裱褙,张仲容爱惜他背面有骑缝印,并且是古纸,所以没有同意。张九龄的《神道碑》也是徐浩所写。 △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