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成刚主编: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智慧:史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案例集 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课例研究》 李杰:《中学历史课堂观察》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第二步:南北方——运用地图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第三步:宋代南北经济对比—— 地图转化为数字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表一:宋代南北方农业生产比较简表 地区 人口 水稻 棉花 南方 230多万 4 6 北方 100多万 2 0 比较表格数据内容,得出的认识是: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表二:宋代南北方手工业生产比较简表 地区 纺织 制瓷 棉花 造船 南方 6 5 0 5 北方 1 4 4 0 比较表格数据内容,得出的认识是: 南方手工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表三:宋代南北方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表 地区 商业城市 纸币流通 重要港口 市舶司 南方 10 1 5 ?1 北方 3 0 0 ?0 比较表格数据内容,得出的认识是: 宋代南方商业比南方发达。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第四步:南移现象——地图对比 战国经济图 唐代商业城市和手工业分布图 宋代经济图 案例:经济重心南移 核心目标: 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专制”的含义,初步掌握概念归纳能力。 案例: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结论:专制制度是政治上(君主)独自掌握政权;思想上凭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操纵一切。 主要措施 专制表现 废除丞相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个人凌驾于司法之上 设立廷杖制度 个人凌驾于司法之上 设立军机处 个人决定一切大事 采用八股取士 个人可以控制他人思想 制造文字狱 个人意志可以强加于人 案例: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一个已知的史实。 -------杜威 1、少年建功,一统天下; 2、杀兄逼父,帝业初成; 3、白马会盟,勇退突厥; 4、吸取教训,心存百姓; 5、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6、完善隋制,优化吏治; 7、减轻刑罚,公平执法; 8、治世初成,骄心渐长; 9、骨肉相煎,痛心不已; 10、丹毒命休,遗风常在。 案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突出故事 和史实 案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突出唐太宗在中央集权制中的“完善”作用 完善自我:虚心纳谏、加强修养 完善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完善用人: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完善法律:减轻刑罚、公平执法 案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建立贞观之治与中央集权概念之间的联系 民 国 君 虚心纳谏、加强修养 完善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完善用人:知人善人、唯才是举 完善法律:公平执法、减轻刑罚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贞 观 之 治 历史教学设计的话题 设计视野: 追寻教育本质 设计原点: 构建核心目标 设计实施: 运用历史细节 设计难点: 突破历史概念 1 2 3 4 龙应台:沙漠玫瑰的开放 一蓬干草,名叫沙漠玫瑰,本是地衣。 用一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清水 每一天都带着儿子探看沙漠玫瑰的动静 第一天…… 第二天,有了一个中心,有绿的感觉 第三天,有实实在的绿色了,散发出青苔的气味 第四天:张开来,真的有玫瑰的图形 …… 第八天: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母子三人疯狂地大叫…… 邻居:你们干吗?这一把杂草! 我们:看到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邻居:看到的现象是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 故事的隐喻 隐喻一:历史学习的价值在于认识人、事、现象的过去,理解它的现在,判断它的未来。 隐喻二: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无论是自己还是旁观者,都要知道起点在哪。 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结语 * 赵剑锋:教师不能充当那个“好心人”。不能剥夺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权利与机会,教师的讲述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讨论。 * * * 为什么速度最快的未必是跑得最远的?为什么最会掰玉米的未必拥有最多的玉米?为什么最懂安全的却总是被危机和不安所缠绕? * * * 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启发民主觉悟 * * * * * “孔子长着白种人常有的络腮胡,读拉丁文格式的书,服饰是古希腊流行款式,站在纯罗马风格的教堂里”,孔子有可能穿外国人的衣服,读外国人的《圣经》吗? * 历史概念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忽视概念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思维操作状态,必会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缓慢。历史教学不在于记住大量历史事实和结论,必须承担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 战争就像人类心中的一根刺,虽然痛,却时时还有人拨动它 ——智滔 为“失魂”的战争史教学找回灵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为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