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学术思考杨团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学术思考
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学术思考 纲要 一、社会政策领域的学术焦点 二、社会政策焦点的理论分析 三、社会政策实践的案例——洛川试验 四、对洛川案例的一般分析 五、对洛川案例的理论分析-社会政策焦点分析 一、社会政策领域的学术焦点 自我调节的市场扩展与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共存与矛盾 社会政策作为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工具,其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以及供给的频率,尽管总体上说是基于社会对于自我保护的需求,不过,构成社会这个结构体的种种要素,基本生计模式、组织这种生计活动的社会体制和基本制度、阶级阶层结构、甚至以往的政策基础都对社会政策的选择和执行有重大影响。换言之,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策是一定社会结构体的产物,社会本身变了,构成社会体的各种约束条件变了,社会政策必然改变。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总会对准这个焦点。 二、社会政策焦点的理论分析 (一)知识准备第一次大转变 1944年,卡尔.波兰尼在写出社会学著作“大转变”(The great)Transformation) 近现代以来,市场经济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人类的基本生计模式大转变,几乎所有的物品都商品化,市场原则通行于经济和经济以外的所有领域,原先的市场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市场的原则即价格机制仅仅在经济的领域才发挥作用,但是后来的市场原则在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都毫无例外地发挥作用。所以,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一次社会性质的大转变,社会成为了“市场社会”。 “双向运动” 自我调节市场的扩展与社会自我保护机制两者间的共存和矛盾运动。 市场社会及其演变 如果社会自我保护机制失败所导致的自我调节市场的无限扩张,最终将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 临界点在逼近。 第二次大转变 麦克.布洛维,当代美国的劳工社会学家接续波兰尼的观点,针对原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放弃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提出了“第二次大转变”——消灭了私有财产和剥削阶级的社会转向市场社会。 第二次大转变的转型逻辑、所提出的社会问题与第一次不同:要依靠那个社会群体才能在计划体制的废墟上建立市场社会? 社会的发展从何而来? 经由公民社会而来 公民社会是在与国家的关系中得到界定,公民社会从何而来? 经由能动社会(active socioty)而来 能动社会是在与市场搏斗中成长起来的。能动社会反对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商品化,反对市场的专制核心地位。卡尔.波兰尼认为社会是阶级动员的产物,特别是工人阶级动员的产物,为了保护自己,工人阶级就必须反对市场专制和商品化。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组织成为阶级来开展集体行动。由此产生出自组织的社会关系结构。 (二)讨论 1、自我调节的市场与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共生共存的矛盾斗争 依照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有机体的观点,市场越是发展,社会就越是试图保护自己。 从英国济贫法案,到德国的社会保险,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以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还有社会主义阵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都可看作是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之种种努力。 社会对于自我保护运动的需求,才催生了或者革命或者改良的形态。社会政策由此诞生,成为人类自创的专司社会保护运动的社会改良工具。通过社会立法而实施的社会政策就是社会为保护自己的基本手段。 人们总是先行改良,改良不成,社会政策的种种努力失败,就会导致社会自我保护机制受到抑制而萎缩,社会倒退,由此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其结果是自我调节市场的无限扩张,人类文明走向崩溃。 2、中国在第二次大转变中的前途和命运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大转变的阶段,中国以其特殊的位势处在大转变的中心区。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中国,欧洲历经上百年才完成的市场社会建设,几乎只用30年就大体完成了。中国社会真正发生了大转变。市场化大潮空前猛烈地冲击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市场原则到处通行,社会的面貌、整个社会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但是,在中国宣布消灭阶级,消灭私有财产以后,再次出现了阶级,出现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尖锐对立,黑砖窑事件就是无数证据中异常鲜明的一件。 许多社会事实都证明,中国若不能推进政治和行政改革,在权力制衡架构、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等方面做重大调整,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若没有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基础不从无主性的公有制转变到具有独立监督性质的公私混合制,不能大力推动宪政和依法治理,当前的模式继续走下去很难保证不出大问题。 3、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 新古典的社会学派面对转型社会,提出在消灭私有财产的社会中,由哪个社会群体替代产业资产阶级,承担市场社会建设的任务的问题。与社会学新古典社会学派的取向不同,马克思主义学派关注的焦点,一是大量退居社区的计划体制下的原产业工人阶级,二是新成员特别是加入产业工人阶级的农民,我们称新工人,三是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