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实例看温病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医学课件.ppt

从临床实例看温病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临床实例看温病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共享精品-】

从临床实例看温病学理论 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是中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在一般印象中,似乎温病学成熟晚,文字不那么古奥,比较接近现代。因此认为学习温病学会比其它经典原著容易。;第一,温病学理论研究者多,著作多,经验与创见多。 第二,温病范围广。 如 风温 温热 冬温 温毒 暑温 湿温 秋燥 还有 春温 伏暑等 还包括 瘟疫或温疫; 关于瘟疫或温疫,其范围更广。且体内容如吴有可所述: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之间别有一种以其所感。” “而为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是气也,气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 注:异气、疠气、戾气、杂气等,皆指瘟疫的病因。;;病例一: 袁某,女,2岁。咳嗽一周,发热3天,体温最高达39℃,咳嗽加重并有喘憋,烦躁不安,夜眠不实,曾呕吐一次,舌苔淡黄腻,舌红,脉浮滑数。肺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胸部X线透视,两肺纹理增重,并有点片状阴影。 西医诊断: 支气管肺炎。 中医辨证: 肺胃蕴热,宿食停滞, 外感风寒,肺气郁闭 治法: 清泻肺胃,宣肺散寒, 消食导滞,降气平逆。;方药: 麻黄1.5g 杏仁6g 黄芩6g 知母6g 生石膏15g 双花15g 连翘10g 板蓝根15g 苏子6g 葶苈子6g 焦三仙15g 枇杷叶10g 牛黄清热散1g(冲服)3剂 结果: 服药一剂即退热,3剂药后喘止,治疗一周肺部罗音消失而愈。;解读: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本例外邪加里壅,故而发热喘憋;也有夹寒,加重喘憋。治疗当以清肺胃热导滞,宣肺降逆平喘为主。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散寒透邪,黄芩、知母、生石膏清泻肺胃之热,双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苏子、葶苈子、枇杷叶降逆平喘,焦三仙消食导滞,牛黄清热散解热退烧并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病例二: 金某,男,2岁半。1996年1月2日会诊病例。 患儿因发热2天喘憋1天住院。患儿于3天前突然发热,当天体温即上升至39.6℃,咳嗽有痰,发病次日又咳嗽转为喘憋,在某院急诊,诊为支气管肺炎而收住院。入院后采用抗生素治疗以及输液等对症治疗,高热喘憋未能控制,大便干燥不畅。故请???医会诊。 中医所见:患儿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喘憋胸高,痰声漉漉,腹胀满而硬,舌苔黄厚腻,舌质红,脉滑数疾有力。 辨证:风寒闭肺,肺胃热盛,痰热郁阻。 治法:清泻肺胃,宣肺开闭,化痰通腑。;方药: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加减。 麻黄1.5g 杏仁6g 枳壳6g 苦桔梗6g 黄芩6g 知母6g 生石膏15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瓜蒌10g 竹沥水10g 酒大黄3g 3剂 结果:3天后复诊,患儿药后大便已通,腹胀顿减,痰鸣已轻,喘憋明显缓解,体温已转为低热,波动在37.5℃上下,神识清醒,厚腻舌苔减退,舌质仍红,脉滑数。据主管医生介绍,肺部罗音已明显减少。患者已经渡过极期,进入到恢复期。原方去大黄、竹沥水继服,一周后病愈出院。;按语: 此例属痰热闭肺型重症肺炎。时值寒冷季节,无汗喘憋,显然有外寒闭肺;高热烦躁,苔黄舌红,乃肺胃热盛明证;苔腻,痰声辘辘,喘憋胸高,表明痰热阻肺;脉滑疾有力,显然为邪盛实证,正气未衰,正是驱邪的好时机。治疗散寒开闭、清泻肺胃、通下涤痰定喘三管齐下,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此时虽以驱邪为主,但攻邪又不宜太过。否则邪气内陷生变。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开闭;黄芩、知母、生石膏清泻肺胃;枳壳、桔梗、瓜蒌、竹沥水清热化痰;酒大黄泻热通便,并与杏、蒌相配,有涤痰之功;金银花、连翘解毒。;病例三: 董某某,男,1岁半,02年3月3日,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反复发作,痰鸣,纳差,喘时不发热,手心热,指纹青紫在风关,平时寐时汗出,现无汗。舌淡红,苔淡黄,脉浮滑略数。 辨证:宿食停滞 外感风寒 治法:消食导滞 宣肺散寒 处方: 麻黄1.5g 杏仁6g 黄芩6g 知母6g 焦四仙20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葶苈子6g 细辛1g 法半夏6g 厚朴6g 五味子6g 枇杷叶10g 连翘10g 6剂 ; 二诊药后咳喘已止,尿黄,舌尖红苔淡黄,脉滑略数。证治同前,继用上方。后经调理脾胃而咳喘已止,痰鸣已少,手心热减,指纹色泽转为正常。 解读:本病喘息明显而热象不著,为风寒闭肺可知;手心热非阴虚,而是食积郁久化热所致。平时寐中汗出为滞热迫津外泄,今无汗为表有邪郁。方中麻黄与杏仁宣肺散寒,配细辛散寒定喘;黄芩与知母清泻肺热;焦四仙消食化积,苏子、莱菔子消食降逆止咳化痰,葶苈子泻肺热止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