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APEC灾难管理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资料】APEC灾难管理机制

APEC災難管理機制 朱奕嵐 APEC研究中心 災難對於APEC之衝擊 (一) 自1900年迄今,各類災難的發生頻率與規模,持續呈現增加的趨勢。 自1963年之後,天災發生的頻率可謂爆增。 對於具有地球陸地面積52%全球人口之59%的APEC而言,也承受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與衝擊。 災難對於APEC之衝擊 (二) 天然災害死亡人數至少達13,411,437人 受災難影響人次則至少達2,601,618,379人 經濟損失至少達1,507,767,015,903美元 - 資料來源: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ISDR)委託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災難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CRED)所維持之EM-DAT資料庫,僅以通報案例進行統計,故並不精確。 災難對於APEC會員之衝擊 1994~2003,絕對死亡人數前25名中,APEC會員體有7個進榜(依序為中國、印尼、越南、菲律賓、俄羅斯、日本、與美國)。 1994~2003,絕對損失之前25名當中,APEC會員體也有7個進榜(其中日本、美國、中國分佔前3名,其他為印尼、南韓、澳洲、墨西哥)。 加上南亞海嘯,損失更加擴大。 APEC對於災難管理議題之重視 SOM1討論APEC針對災難的應變與準備議題進行討論 鼓勵各會員體參與救災活動 如何建立有效的區域預警機制 APEC在協助受損產業以及針對災後防疫等工作上之角色 如何與產業合作共同因應災難 主辦國南韓將災難的應變與準備,納入優先討論項目 災難應變準備能力建構倡議 1998年APEC Framework for Capacity Building Initiative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透過資訊分享與能力建構,來加強預防與應變能力 訓練課程的進行以及人員交換 加速緊急應變資訊之網路流通分享 增進監視系統與法律制度設計之最佳操作資訊 加強與國際、區域與次區域組織之對話、與社區組織合作 APEC緊急及天然災難之應變與準備策略文件 SOM於3月4日晚間通過「APEC緊急及天然災難之應變與準備策略」文件 授權SOM主席擔任總協調人 加強協調與合作 重啟APEC緊急準備虛擬任務小組及其網頁: 鼓勵加強災難管理能力之建構: 與國際組織進行交流: 各會員體就相關工作與方向,向虛擬任務小組主席提出建議 就APEC相關災難準備活動,向部長與領袖提出報告。 APEC Emergency Preparedness Virtual Task Force 由澳洲維持.au/apec/emprep 印尼建議重啟此一虛擬任務小組,並獲得SOM之支持。 預定於今(2005)年5月2日至3日,於印尼峇里島,由澳洲與印尼共同召開會議。 「預防、減災、準備」優先 以減低社會脆弱度為觀點的全災管理思維 災難的預防、減災與準備,應該較災難應變而更優先被重視。 忽略災難的預防、減災與準備,而只重視臨災應變,無法有效減低人為或天然巨力對社群與個人所造成之威脅與衝擊,通常只有產生短期應急的效果,但附隨成本高。 -1994年聯合國世界天然災害減災會議「橫濱策略暨行動計畫」與2005年兵庫宣言 區域災難管理的途徑與原則 國際合作與能力建構:兵庫宣言、兵庫2005至2015行動架構(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 有效而合乎現代防災思維的災難管理機制原則: 體認災難的預防與準備,最有助於災後援助負擔的減輕。 災難的預防與準備,必須被視為是國內、區域、雙邊、多邊與國際層次發展政策與規劃的重要不可分內涵。 預防與減災能力的發展與強化,應被視為優先工作。 利用各種電子通訊系統來進行災難早期預警,乃成功預防與減災之重要因素。 適切的教育與訓練,有助於減低社會面對災難時的脆弱度。 落差與挑戰 (一) 需求、經驗、技術之差異 災難種類型態繁多,發生、衝擊與影響,也因為各經濟體所在的地理位置、國土型態、都市城鄉發展等天然與人為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 經驗與技術之落差 災難治理相關之組織、法律與政策建構。 災難威脅的確認、評估、監控與早期預警。 知識管理與教育。 重要危害因素之減低。 有效應變與重建之準備。 落差與挑戰(二) 未重視各經濟體面對的災難威脅之差異與落差,單純的經驗與技術交流,會因不切合實際需要,徒然造成資源與時間之浪費。 APEC Emergency Preparedness Virtual Task Force與APEC Health Task Force之合作與分工 災難之後? 報告完畢 *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