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课件_6.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课件_6

吴忠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何玲玲 讲课内容 1 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2 中暑的临床表现 3 中暑的降温方法 4 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一 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中暑的6种降温方法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 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若患者已经 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 如果患 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 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 持呼吸畅通。 6、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救治的原则 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止循环衰竭、休克及肾功能衰竭。 (一)现场急救 1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0度房间内平卧休息,帮助患者松解或脱去外衣。 2降温 轻症患者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直至体温低于3度,可应用扇子,电风扇或空调帮助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体温持续38.5度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降温以患者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 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可恢复正 常,但重度中暑应立即转送 医院 (三)护理措施 1、即刻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要给与半坐卧位,血压过低患者去平卧位,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充分供氧,必要时准备机械通气治疗 2、保持有效降温 (1)环境降温:将患者安置在20~25度空调房间内,以增加辐射散热。 (2体表降温:采用冰帽、冰槽进行头部降温,可在腹股沟、劲动脉、腋窝等处放置冰袋,但要注意避免局部冻伤。全身降温可采用冰毯、冰水或酒精擦拭、冰水浴等方法。 (3)体内中心降温:适用于重度中暑、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200ml注入胃内或灌肠,或用5%GNS1500~2000ml 静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应稍慢,30~40滴/分,患者适应低温后在增快速度,但应密切观察,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有条件者可用低温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降温效果的观察: 1、降温过程中应密切检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肛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 2、观察末梢循环情况,以确定降温效果。如患者高温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提示病情加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治疗有效。无论何种降温方法,只要体温降至肛温38度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防止体温再度回升。 3、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则停用药物降温。 (2)并发症的监测: 1、检测尿量、尿色、尿比重,以观察肾功能状况,深茶色尿和肌肉触痛往往提示横纹肌溶解。 2、密切监测血压、心率,有条件者可测量中新·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以及体外循环阻力指数等,防止休克,并且指导合适补液以防止补液过量而引起肺水肿。降温时,血压应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出现,必要时应及时处理。 3、测量动脉血气、神志、瞳孔 、脉搏、呼吸的变化。中暑高温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应予校正。 4、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以防DIC.5监测水、电解质失衡。 (3)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如是否伴有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血等,以协助明确诊断。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