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刑法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3—18章.ppt

新编刑法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3—18章.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刑法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3—18章

第十三章 侵犯财产罪 《刑法》第263——276条,有12个罪名 第十三章 侵犯财产罪概述 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特征 1、侵犯财产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挪用、毁坏公私财物或破坏生产经营,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本类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犯罪对象是各种公私财物 【《刑法》第91、92条规定了“公共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范围】 2)客观行为方式有——①非法占有型;②挪用型;③毁损型 3)主体有一般、特殊自然人犯罪主体。 注意——抢劫罪的主体 4)主观上——故意。有特定的目的或动机。 二、本类罪的种类 《刑法》第263——276条规定了12个罪名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之分述 一、抢劫罪【《刑法》第263条、269条、267条第2款】 一) 抢劫罪及其特征 1、抢劫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本罪的主要特征 1)客体是财产所有权、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上——有对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或当场夺走财物的行为。 3)主观上——故意,且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本罪的司法认定【抢劫罪之司法解释】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3、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界限 4、本罪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界限 5、本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抢夺罪之解释】 注意:“飞车抢夺”与 “携带凶器抢夺” 6、抢劫特定财物行为的定性 7、《刑法》第269条规定之理解 8、加重法定刑抢劫行为的理解 1)人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思考题 下列关于侵犯财产罪及相关犯罪选项正确的是 A.甲用假币到电器商场购买手机,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B.乙受王某之托将价值5万元的手表送给10公里外的朱某,乙在路上让许某捆绑自己,伪造了抢劫现场,将表据为己有。报案后,乙向警方说自己被抢。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丙假冒某部委名义,以组织某高层论坛为名发布广告、寄送材料,要求参会人员每人先邮寄会务费1万元。丙收款50万元后潜逃。丙的行为构成虚假广告罪   D.丁为孩子升学,买了一辆假冒某名牌的摩托车送给教育局长何某。丁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2、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选项正确的是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二、盗窃罪【《刑法》第264条、265条】 一)盗窃罪的概念与特征 1、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本罪的主要特征 1)客观上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盗窃的;【见“司法解释”】 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刑法》另有特别规定——【《刑法》第196条第3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第265条、第210条(盗窃税票)】 2)主观上——故意,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本罪的司法认定【盗窃罪之解释】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数额、次数;盗窃近亲属财物的问题 2、本罪与其他有关犯罪的界限 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 2)盗窃特定对象的定性; 3)与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三、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 1、侵占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 (《刑法》第270条) 注意——与盗窃、诈骗、抢夺、抢劫罪的区别 2、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