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课件
Coflex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案? 椎管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 固定节段:L34、L45 融合手术的缺点 腰椎融合节段活动度的丧失 创伤大,内固定需取出 促进相邻节段的退变-- “导致不稳、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等 等。。。” 不融合病变节段,尽可能保留其生理活动,调整负荷传递,缓解疼痛 采用动态稳定系统+椎管减压 Coflex 术后X-ray 腰椎棘突间植入装置 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肯定,而与这一手术方式相关的并发症也并不少见。 不融合病变节段,尽可能保留其生理活动,调整负荷传递,缓解疼痛的动态稳定系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随着材料科学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1986年法国学者Sénégas研制出一种由人工韧带捆绑固定的钛制棘突间撑开器——Wallis系统,此后20多年,陆续有多种新型棘突间撑开系统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如X-STOP、ExtenSure、Coflex和DIAM等。 病理基础 1、腰椎管狭窄 椎间盘退变后,椎间隙高度下降小关节退变增生,椎间稳定性下降,继而黄韧带肥厚、皱褶。 椎管狭窄的症状在60岁以后出现并加重的可能性较大。 神经功能障碍则主要归因于马尾以及腰骶神经根在行经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时受到的直接压迫,阻碍了局部的血液供应、神经代谢。 腰椎伸展时,皱褶的黄韧带突向前方,而纤维环后部则向后突出,两者共同导致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进一步减小,而神经根管的狭窄主要是由于小关节的关节囊被下位椎体的上关节面推向前方。相反,腰部屈曲时皱褶的黄韧带被拉伸,小关节松弛,椎管面积相对增大,症状缓解或消失。 2、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本身也是下腰痛的重要原因。 椎间盘内压力增高时,髓核组织以及其他一些致痛因子突入纤维环裂隙,刺激相应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椎间盘退变尤其是后外侧纤维环的退变,导致的椎间隙高度下降是脊柱其他结构如黄韧带、小关节等退变的主要根源。 3、小关节病变 在人的一生中,下腰痛的发病率约为60%-90%,其中有15%-40%的慢性下腰痛来源于关节突关节的病变,即所谓的“小关节源性腰痛(Facetogenic Pain)” 关节突关节的感觉神经支配来源于脊神经后根的内侧支。伴随着腰椎其他解剖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关节出现骨赘增生,关节囊松弛、肥厚、撕裂,载荷传递方式随之改变。这些改变虽可在某种程度上使小关节趋于稳定,活动度下降。 但另一方面,尤其在后伸位时,小关节载荷增加,关节囊的畸变以及增生的骨赘使得中央椎管和神经根受压进一步加重。小关节和其他滑膜关节一样,退变性的骨性关节炎会破坏关节软骨,导致疼痛和关节面的扩大,这也是导致神经通道狭窄的重要原因。 生物力学研究 1、在腰椎病变间隙上下两棘突之间置入撑开装置,可使相应节段保持轻度前屈,阻止其过度后伸。脊柱中后柱在纵向牵引力的作用下,突入椎管的黄韧带皱褶以及纤维环后部被拉伸展开,椎管面积增大;小关节负荷减轻,突向前方的关节囊后撤,侧隐窝以及椎间孔相对扩大,从而解放受压的神经组织,恢复其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 2、棘突间撑开器用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下腰痛,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卸载纤维环后部的病理性负荷,从而减轻窦椎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受到的机械刺激,缓解疼痛。 Coflex Jacques Samani 医生于1994年发明Coflex装置 最初被称为椎间“U”形固定装置 1995年由Fixano SAS公司推广到市场 2005年更名为Coflex Coflex:cofunctioning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抗伸缩绰绰有余” Coflex系统已被FDA-IDE批准目前正在美国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科学性测试结果 机械测试: Coflex装置的外形设计和量纲一直未变,目前应用的装置由碾磨工艺生产。测试表明,碾磨工艺生产装置确保Coflex装置在最小尺寸上可以承受足够的机械强度。 压力测试:实验表明,给于钛合金(Ti6Al4V)小于15Hz频率的周期性应力不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静态压力测试:结果显示,Coflex植入人体所受的平均压力为239N。 动力压力测试:对于1000万个周期应力作用下, Coflex装置可承受3倍于棘突对装置应力的负荷。 扭转力测试:主要测试翼状突起的受力情况,因为脊柱受到扭转力作用时,翼状突起对椎板产生阻力,并且受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的影响。 扭转疲劳测试:在1000万应力周期的作用力下, Coflex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扭转力为75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险学结课论文.docx VIP
- 2025四川广安安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劳动合同工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呆呆鲨可爱卡通风AI应用科普模版.pptx VIP
- 中考数学复习重难题型真题再现及题型预测(全国通用)专题01简单计算题(实数混合计算、整式分式化简、解分式方程、解不等式及方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实验室废物处理培训.pptx VIP
- 2025四川广安安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劳动合同工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劳力士培训课件.ppt VIP
- 医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及应用研究综述.pptx VIP
- 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ppt VIP
- 窗口人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模板(345).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