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一轮诗歌复习导学案(份打包)-教学设计.docVIP

届高三语文一轮诗歌复习导学案(份打包)-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届高三语文一轮诗歌复习导学案(份打包)-教学设计

届高三语文一轮诗歌复习导学案(份打包)-教学设计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山水田园诗.doc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边塞诗.doc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赠友送别诗.doc 高三诗歌复习讲义——边塞诗 编写:尹波 审核:张梅 【知识链接】 一、边塞诗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伤;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朝廷无能的悲慨。 三、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羌笛,羌管;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 小结:边塞风光——奇丽壮阔,苦寒恶劣,苍凉雄浑……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山水田园诗 编写:徐婷 审核:张梅 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 1、山水田园诗的内容: 题材主要有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但并不只为写山光水色,这类诗歌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感情寄托的问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中意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它的主题常常有: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弃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生活闲适,悠然自得;官场失意,寄情山水……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 自然景物:青山、流水、明月、清风、清泉、松竹、菊花、炊烟、桑麻、白云等 常用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渔父 小结:田园风光——清新优美、宁静和谐、远离尘俗、冷寂荒僻 3、山水田园诗的类型: 按照诗人抒发的主体感情,山水田园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016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赠友送别诗 编订:张梅 审核:尹波 知识链接——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一般表现离情别绪,但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1、赠友送别诗的内容解读: “送别诗”从内容上都会围绕一个“别”字来展开,从诗歌的内容跨度包含“别前”“别时”和“别后”。 “送别诗”中在写“别前”时一般侧重写送别之景、境,有时就是直接交代分别的时间、人物、对象等,这样可以给我们读者渲染一种送别的气氛、情感、氛围;在 “别时”部分中诗人很多会把笔触放在一些细节、一些感触、一些片段、一些画面,如 “执手相看,醉酒,绵绵私语”等,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最后是”别后” 部分,这部分往往是“送别诗”中最精彩的,此时送别之人已经不在眼前,物在而人非了,诗人的情感、思念还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作者的想象来实现,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当然不等于所有的 “送别诗”都要这样完整写三个阶段,有的只是写“别时、别后”,有的只写“别前和别后”,但是我们了解“送别诗”的内容模式后,我们理解“送别诗”就容易多了。 2、赠友送别诗的情感解读: (1)依依惜别的深情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