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治疗新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栓治疗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 不稳定心绞痛 (up) 2.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3.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性冠脉综合征共同病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斑块的形成 粥样斑块的破裂 形成附壁血栓,将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形成阻塞性血栓,将发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机制(一) 血小板激活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血管内皮受损破裂后,可释放一种黏连蛋白,与血小板结合后使之活化。激活的血小板还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如二磷酸腺苷(ADP) 血栓素A2(TXA2 )五羟色氨( 5HT)等,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 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黏连蛋白与内皮下组织牢固黏附,使黏附的血小板变形、伸出伪足与周围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血栓。 血栓形成机制(二) 在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斑块破溃从而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在破溃处黏附、聚集,并可黏附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使血管腔严重狭窄并影响血流发生心绞痛。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网络大量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因此,动脉血栓的结构特点是头部是白色血栓尾部是红色血栓。阻塞性血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机制(三) 从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可见,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物,若能有效控制血小板不被激活,即可阻止或延缓动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血小板激活是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成份之一,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发病率。 易损斑块、 易损患者、 易损血液、新概念 易损斑块 易发生血栓,可快速进展为罪犯斑块的病变,能引起急性闭塞和死亡的斑块。既往有称高危斑块、危险斑块、不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的标准: 有活跃的炎症细胞、有内皮细胞脱落、表面有血小板聚集、斑块有裂隙狭窄90%。 易损患者 指以 斑块、血液、心肌易损性为基础,易发生ACS的患者。易损血液(易形成血栓的血液)易损心肌(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心肌)称易损患者。 易损血液 是指血脂、C反应蛋白、P选择素、白细胞等增高, 以及高凝、血小板高聚集等。 易损血液标志物: 纤维蛋白原、D-2聚体的增高; 血小板活性和聚集性增高; 凝血因子增高和抗凝血因子的降低; RBC、Hcy、血脂、血黏度增高等。 易损心肌 缺血性易损心肌: 如冠心病心肌缺血、OMI、心肌炎症、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猝死。 非缺血性易损心肌: 如各种瓣膜病、心电不稳定性疾病等。 急性心肌梗死 ST抬高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治疗,早期的介入治疗(是由于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血管完全闭塞) ST段不抬高心梗 不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主要是白色血栓形成使血管腔严重狭窄) AMI的溶栓治疗 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 快速、充分、持续的 再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 冠脉血流,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 第一代药物 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 第二代药物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在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而起作用,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再通。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国际给药法100mg 首先静脉注射15 mg,继之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50 mg,再在60 分钟内静脉滴注35 mg。 国内给药法50mg首先静脉注射8 mg,继之42mg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的优点 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级医院 可早期给药,赢得更早的再灌注时间 有试验表明(rt-PA)60-90minTIMI达3级以上的再通率达90%,与支架或PTCA疗效相似 院外溶栓疗效肯定 早期溶栓(2-3小时)忧于急诊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 60年代初发现二磷酸腺苷(ADP)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重要物质, ADP可作用于血小板细胞膜受体,可以引起大量的内原性ADP 释放,ADP受体、凝血酶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可激活血小板,它们都可使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药就是通过封闭血小板膜上的受体 或阻止血小板内TXA2合成途径等使血小板不被激活,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抗血小板药物分三大类 1.阿司匹林 2.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3. GP Ⅱb / Ⅲa受体拮抗剂 1.阿司匹林(ASA) ASA的抗血小板作用主要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COX-1),阻碍花生四烯酸生成TXA2。口服一剂ASA,其抗血小板作用持续5~7天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