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倾听诸子华章 19《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意。(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通假字:得
一词多义:为、于、得、之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重要实词、句子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论证思路。(重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难点)
4、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此文是怎样阐述孟子的思想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
二、预习展示
本文中你比较熟悉的成语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个人和集体的利益面前,学会取舍;在两个利益发生冲突时,也要学会取舍。
三、合作探究
(一)论证思路
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本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论证方法
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1.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三)品味语言艺术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
论 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证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方 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
法 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
举例论证:——(不辨礼义受万钟)
教学反思
本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课堂容易形成“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教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缕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又注意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归纳,词类活用的点化,通假字的总结固,让学生继续形成并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不足之处:在具体教学中,我没有注重文言文的特点。我没有做到让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7讲 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8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项突破7“铁三角”关系与铁的化工流程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6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3讲 甲烷 乙烯 苯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项突破6“铝三角”关系与Al(OH)3图像分析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节 镁、铝及其化合物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学案.doc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3节 铁及其化合物学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倾听诸子华章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1《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倾听诸子华章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1《曹刿论战》预习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3《愚公移山》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3《愚公移山》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智慧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用)(春季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领略艺术魅力 13《威尼斯商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