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幻灯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幻灯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作用机制和用法 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手段, 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 普鲁卡因胺50年历史, 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广泛应用。 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Ⅰ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 90年代初,CAST结果公布,注意到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应用Ⅰ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但总死亡率上升。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益与风险关系,注意Ⅲ类药物的发展。 表1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 I类药物: 阻滞快钠通道, 降低0相上升速率(Vmax), 减慢心肌传导, 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 I类药物根据药物与通道作用动力学和阻滞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Ia、Ib和Ic类。 此类药物与钠通道的结合/解离动力学有很大差别, 结合/解离时间常数〈ls者为Ib类药物; ≥12s者为Ic类药物; 介于二者之间者为Ia类药物[5]。 I类药物与开放和失活状态的通道亲和力大,因此呈使用依赖。 对病态心肌、重症心功能障碍和缺血心肌特别敏感, 尤其Ic类药物,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室颤)、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长期口服对病态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可能有所缩短, 降低缺血心肌的复极离散度, 提高致颤阈值, 由此降低冠心病猝死率[6]。 此类药物以阻滞ⅠK为主,偶可增加ⅠNa-S, 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 钾通道种类很多,与复极有关的有ⅠKr、ⅠKs超速延迟整流性钾流(ⅠKur)、Ⅰto等, 它们各有相应的阻滞剂。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 除阻滞ⅠKr、ⅠKs、ⅠKur、背景钾流(ⅠK1)外, 也阻滞ⅠNa、Ⅰca-L, 目前它是一较好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足之处是心外副作用较多, 可能与其分子中含碘有关。 ⅠKur只分布于心房肌,对心室肌无影响, 开发选择性ⅠKur阻滞剂用于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是Ⅲ类药物开发方向之一。 胺碘酮、氨巴利特(ambasilide)对ⅠKur有阻滞作用[10]。 曾用于防止室速、室颤电复律后复发, 但复苏后表现低血压,加上目前药源不足,现已少用。 目前已批准用于临床的Ⅲ类药有: 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胺、 多非利特、伊波利特。 它们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有效地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减慢房颤的心室率, 也能终止维拉帕米敏感的室速。 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心功能不全时不宜选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一)Ⅰ类药物 1. 奎尼丁(硫酸奎尼丁(0.2g/片)) : 房颤与心房扑动(房扑)的复律、 复律后窦律维持 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因其不良反应,且有报道本药在维持窦律时死亡率增加,近年已少用。 奎尼丁复律前,先用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减缓房室结传导, 给了奎尼丁后应停用地高辛,不宜同用。 新近发生的房颤,奎尼丁复律的成功率为70%~80%。 上述方法无效时改用电复律。 复律前应纠正心衰、 低血钾和低血镁, 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发生在服药最初3d内, 因此复律宜在医院内进行。 治疗室速可先给负荷量15mg/kg, 静脉注射(静注)速度不超过50mg/min, 然后以2~4mg/min静脉滴注(静滴)维持。 为了避免普鲁卡因胺产生的低血压反应,用药时应有另外一个静脉通路,可随时滴入多巴胺, 保持在推注普鲁卡因胺过程中血压不降。 用药时应有心电图监测。 应用普鲁卡因胺负荷量时可产生QRS增宽, 如超过用药前50%则提示已达最大的耐受量, 不可继续使用。 静注普鲁卡因胺应取平卧位。 口服曾用于治疗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 或预防室上速或室速复发, 用药为0.25~0.5g、1次/6h, 但长期使用可出现狼疮样反应, 已很少应用。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量。 在低心排血量状态, 70岁以上高龄和肝功能障碍者,接受正常负荷量,维持量为正常的1/2。 毒性反应: 语言不清、 意识改变、 肌肉搐动、 眩晕和心动过缓。 应用过程中随时观察疗效和毒性反应。 神经系统副作用: 如眩晕、震颤、运动失调、 语音不清、视力模糊等。 有效血浓度与毒性血浓度接近,剂量不宜过大。 副作用: 恶心、呕吐、 眩晕、焦虑、口干、 头痛、视力模糊等。 静注1~2 mg /kg,10mg/min静注,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 副作用为室内传导障碍加重, 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作用, 诱发或使原有心衰加重, 造成低心排血量状态,进而室速恶化。 相对禁忌或慎用 心肌缺血、 心功能不全 和室内传导障碍者。 (二)Ⅱ类药物 1. 艾司洛尔(esmolol): 静脉注射剂,250mg/ml,系25%乙醇溶液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