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9 Word版含解析.docxVIP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9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1.(15分)(2017·大同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的言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富,人之所欲……人亦孰不被富贵”;“得其(民心)心有道;所欲与之泉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兄无憾,王道之始也。”柏拉图的言论:“欲望或许在我们大家身上都有,这种欲望事实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甚至在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心里都有。”柏拉图说“吃饱饭以后应该讲道德”。他提出创立一些城邦“首先,最重要的是粮食,有了它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以及其他。”——《孟子》、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学大师,著有《孟子》一书,是继孔子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对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以致波普尔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柏拉图”条目中说,“柏拉图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非柏拉图的”。孟子与柏拉图生活年代大致相同,思想亦有诸多相通之处。(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与柏拉图思想的异同点。(6分)(2)孟子与柏拉图各处于怎样的时代?时代特征与二人思想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时代”,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答案:(1)相同:追求财富是人的正当欲望;民众拥有一定的财富是国家统治的基础。不同:孟子有以义否定利的观点,而柏拉图没有类似的观点;孟子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使民众衣食无忧是统治的基础,柏拉图的财富观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施政策略;孟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财富丰盈的重要条件,柏拉图没有类似的观点;积聚财富的出发点不同:孟子认为积聚财富是理想政治和统治者统治所必须,柏拉图认为一定的财富是城邦存在发展的基础。(2)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期,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不同思想家提出各自的主张,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的思想即是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柏拉图时期的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繁荣,学术思想异彩纷呈,柏拉图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15分)(2017·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思想、经济、军事角度分析。第(2)问,从司马迁、司马光、班固三个人物对汉武帝评价观点出发分析。答案:(1)事迹:施行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推行推恩令,附益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官营;外击匈奴等。(2)原因:选择史料的角度不同,司马迁从军事成就角度、班固从儒学发展角度、司马光则从政治制度角度;所处的时代也不尽相同。司马迁是当时人,比较直观,但无法从长远影响来评价。班固是东汉人,可以从汉武帝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来评价。而司马光则是宋朝人,能从秦皇汉武的比较中得出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改革的影响来评价;立场也有所不同。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措施政策并不完全认同。班固作为东汉儒家学者,对汉武帝提拔儒学赞赏有加。司马光作为政治家和史学家,写史主要目的为皇帝提供治乱兴亡的历史借鉴。3.(15分)(2018·濮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严复(1853—1921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