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观课议课及理想课堂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 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 效 有效教学是产生学习效果,引起了学习活动的教学;有效教学需要课堂上的参与者彼此积极的倾听和呼应 学生为什么倾听和呼应老师? 1.提高教师的影响力 2.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卢梭:“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衡量教学效益要看远一点,看宽一点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追求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 有效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 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时间 有效教学是有合适效率的教学 推荐书目: 陈大伟:《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陈大伟:《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我这样观课议课和上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 陈大伟:《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预计) 请大家批评! 谢谢大家! * 关注和展示过程。 我看你是如何播种的。 一种现象:授课者成了取悦他人的“戏子”;另外一种现象:授课者成了做指示的领导 学习型组织的扁平性:大家都是平等的,基于同一角色:求知者(没有专家、领导、普通教师,授课者和评课者的身份区别) 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我的讲座致力追求理想课堂的效果。建议开理想课堂建设研讨会。或者有效教学与理想课堂建设研讨会。 建立理想课堂建设行动学校;年会——分会。 2012.8 李晓风的教学诠释细致到位、富有开放性、启发性。进入有效的思维状态。把讲过的回忆一遍。 活动:建构主义。激发活动的积极性。智力活动:发现与生活的关联。 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E-mail:yizhu28@163.com /chengduchendawei http:// /chendawei §进教室观察课的目的: §调查研究性听课 §分等竞赛性评课 §参赛准备性磨课 §教研改进性议课 一、提高观课议课质量 (一)发挥教学洞察力读懂课堂 1.读懂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的关系,选择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学习 坚持以学论教 2.读懂教学行为和教学追求(依据)之间的关系,避免观摩学习中的东施效颦 发现 联系 教育假设 学的效果 教的行为 教学 设计 学的 行为 对话中实现 在以学论教中追求 教学假设 教学假设 新假设 教学设计 教的内容 和行为 学的内容 和行为 学的效果 学的效果 学的内容 和行为 教的内容 和行为 教学设计 新的效果 新的学 新的教 新设计 做课:教师的基于原有个体经验的教学 观议课:以学论教,同伴互助,反思经验 改进和超越:新假设,新行动,新效果 “虚践” “实践” 有效教学的学习活动要求 1.默读课文第5—12自然段,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勾画反应明明心情变化的句子。 (2)想一想明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想法批注在书的旁边。 2.准备好你的想法在全班交流。 3.时间:5分钟 明确学习对象、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检查方式、时间安排 观课议课记录表 活动模块 目标选择和教学依据 预备的教 预期的学生反应 预期的学习效果 观课纪要 实际效果 归因解析 新的可能 教案:付诸实践的教育假设 (教学、观察、交流的工具) 观课记录:对假设和实践的观察思考,发现新的教学可能 (二)发挥教学想象力 ——“假如我来教,……” ——“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要用我们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布鲁纳 我们需要修炼“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崭新目光”。 (三)做上课老师的助教 (四)从“评课”到“议课” 境脉特征的教育真理观 “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苏霍姆林斯基 ? ? ? ? ? ? ? ? “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 “穿着绣花鞋” 《林海》的教学故事与反思 该图来源于网络 执教者 “虚心接受批评”下的被帮助和改造者,被动承受,无限委屈 评 课 者 评 课 者 评 课 者 帮助者和改造者,或卖弄水平,或好好先生 “评课”中的交流模型 (五)观课议课的对话模型 求知 者E 求知 者A 求知 者B 求知 者C 求知 者D 课堂故事 研究的问题 议课的对话模型 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 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 二、观课议课的两条路线 (一)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 1.观课议课是关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或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